127.《手电筒的秘密》说课稿.docx
《手电筒的秘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科学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中的《手电筒的秘密》。我的说课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分 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手电筒的秘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第2课的内容。从本课开始将 开启学生就电路问题的探索之旅。教学中我按照“提出问题一验证问题一再提出 问题”的思路,在不断的“探究、验证”中,引导学生认识有关电路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于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结合学生 的认知特点,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手电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手电筒中的灯泡是如 何点亮的。 2.掌握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并能用一些基本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掌握说明形成简单电路的条件。 4.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知道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手电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手电筒中的 灯泡是如何点亮的。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并能用一些基本元件连接一个简 单电路。 二、说学情分析 电筒是电在生活中应用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运用,也是学生认识电的开始。 向学生提问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时,学生可能回答出里面有导线、电池、小电 珠、开关等一些材料。但对它们是如何组合的,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等问题,学 生还不是十分清楚,我们借助本次活动以达到探究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对电的认 识有一个新的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密不可分。 教法方面: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 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 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 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 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 践。 学法方面: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 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 “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 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课堂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阅读单元页,聚焦问题 1.讨论家庭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页,观察单元页呈现的客厅里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说说电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我们自己家里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电都起到了 什么作用?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 2.聚焦问题 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电是怎样传递的? 用电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手电筒 1.(出示一个手电筒)谈话: 手电筒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请大家想一想,手电筒是怎样发光的? 2.谈话:同学们谈了很多看法。那么,手电筒到底是怎样发光的呢?请各小 组拆开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一下,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3.教师出示灯泡和电池剖视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小灯泡由哪些部分组成?想一想,各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电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电池的一端有凸出的铜帽,而另一端是平的? 通过观察电池的外观,你还知道了哪些事情?(电池的外观上标注了许多信 息,这些信息可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电池。) 4、思考并回答:说一说,手电筒的小灯泡是怎样与电池、开关等材料相连 接的?电是怎样通过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的?你认为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 具备哪些条件? 三、科学实践活动——点亮小灯泡 1.观察实验材料。 2.指导学生操作。 3.学生分小组操作。 4.比较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归纳共同点。 5.提问:如果把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装置中的任何一点断开,小灯泡还能亮 吗? 6.师生共同归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形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人 们称这种闭合回路为电路。 7.分析小灯泡不能发光的连接方法,讨论问题出在哪里,加深对闭合回路的 理解。 四、拓展与应用 用两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若干电线试着点亮两个小灯泡,把自己的做法记 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 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 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手电筒的 秘密》进行了说明。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