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国际视野下的区域卓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群.doc
附件:“国际视野下的区域卓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群 一、区域创建卓越课堂文化研究(负责人:韩立福) (一)项目实施背景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积极推进,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 设创建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了由“教”的课堂教学向 “学”的课堂教学转型,课堂教学内涵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形 成了个性化的、各具特色地的课堂学习模式,学校所有班级实现 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学生学会了有效学习,大面积提高了学 校教育质量。目前,基于各个学校的教学文化、成功经验和办学 特色,在专家组的合作研究、精心提炼下,育才四小、沙河小学、 南山二外、西丽二中、华侨城中学、桃源小学、月亮湾小学、育 才一小、南油小学等十余所学校均创建了各个学校的卓越课堂学 习模式和特色。 从创建总体效果来看,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发生了本质性变 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南山区整体设计、全面构建卓越课堂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全国深度改革做出了示范, 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同时,为今后进一步深化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南山区卓越课堂文 化建设实现了教育改革的四大突破:一是实现了国家教育政策在 “特区”落实的新发展,进行富有实践价值的创新举措,真正落 实了《纲要》精神;二是实现了素质教育理论的新突破,突破了 突出“教”的理论,走向了“学”的理论,丰富了素质教育理论 -1- 体系;三是实现了课程改革研究的新跨越,突破了教学模式范型 研究,走向了课堂文化建设;四是实现了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新 探索,这是追求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性成果。 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为深化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归纳为“六大贡献”:(一)改 革趋势:从模式的建构到文化的变革;(二)改革核心:从“依 靠教”向“依靠学”的转型;(三)区域模式:建构了“六要素” 学本课堂(简称“六学”课堂) ;(四)推进策略:“基本式+变 式”的区域构建:(五)科学平台:实现网络化信息技术与课堂 教学的有效整合;(六)突围“导学案”:建构“问题导学单” 与“导学工具包”的设计体系。以上“六大贡献”从实践层面上 为区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操作性路径,为今后深度课 改指明了可资借鉴的方向。 (二)项目研究目标 本项目创建目的是总结前期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经验教训,有 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推动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深入落实南 山区教育局“聚焦课堂、提升质量、树立品牌”的工作方针,全 面提高南山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打造南山卓越教育新特色、新品 牌,创建国际一流的卓越教育质量。 本项目创建要根据南山区教育局 2012 年卓越课堂文化建设 的“突破高中、带动初中、巩固小学”的战略思路,确定本项目 的创建目标如下: 1.项目学校数量争取达到 36 所左右,建立中小学一体化、持 续化的卓越课堂文化体系,高中、初中和小学创建数量构成梯形 -2- 结构,具体规划如下; 高中学校由 1 所发展为 6 所。创建率为 100%(计 6 所) 初中学校由 3 所发展为 12 所。创建率为 67%(计 18 所) 小学学校由 6 所发展为 18 所。创建率为 40%(计 46 所) 2.以项目促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批新型名师、教育家型卓 越教师; 3.在全国范围内,创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品牌,扩大影响力 和知名度。 (三)项目研究技术 本项目创建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采用《韩立福:有效教学法》 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SS)有效教学法,以此为“抓手”, 创建符合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实际的“六学”课堂。 在创建过程中,要发挥南山区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为指导和 创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搭建科学而快捷的服务平台。 (四)项目研究策略 本项目实施策略,宏观上采用“三轮驱动”创建策略。即“专 家引领+实践者对话+骨干教师示范” 为一体化的综合性指导策略。 “专家引领”是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组织三场骨干 教师集中培训;“实践者对话”是指从全国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经 验的中小学聘请学科教师来深圳市南山区对项目学校学科教师 进行“手把手”对话和指导;“骨干教师示范”是指发挥各学校 骨干教师的示范推动作用,追求“示范先行、推动全面”的创建 效果。主要创建策略要分五步走: 第一阶段:确定项目创建学校。拟新增创建项目学校,小学 12 -3- 所,初中 9 所、高中 5 所。召开项目启动会,由“一把手”校长 开会动员,统一认识,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时间:9 月 25 日—10 月 16 日 第二阶段:组织操作性培训。集中组织三批培训,培训对象 主要是南山区中小学各阶段的骨干教师和新增学校负责教学工 作领导。这一批骨干教师,也就是下一步到各个学校去指导的学 科指导教师。小学层面培训在育才四小进行培训现场观摩式体验 培训;初中层面培训在南山二外进行现场体验式培训;高中层面 培训在华侨城中学高中部进行现场体验式培训。在三年所学校重 点选拔学科指导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便在第三阶段到其他学 校进行示范性引领和指导。或者,从全国课改先锋学校选拔新型 优秀教师做展示型示范课。 序号 培训内容 备注 第一天 上午观摩成功的卓越课堂 观摩式 下午深度对话:针对观课问题进行对话 晚上 建构式 自主学习,学术沙龙 第二天 专题一、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专题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 讲座+参与 讲座+参与+体验 式 晚上 自主学习,学术沙龙 第三天 专题三、问题学习工具开发与学习方案设计新思维 讲座+参与 新策略 专题四、如何创建高质量有效课堂教学 晚上 考试 小学层面培训时间:10 月 20 日—25 日 -4- 建构式培训 初中层面培训时间:10 月 26 日—30 日 高中层面培训时间:11 月 1 日—6 日 为了提高骨干教师培训效果和质量,可是设计成全封闭的高 端培训,一是人数要控制;二是规定时间使用手机;三是参加培 训骨干教师要签协议;四是严格考勤;五是组织严格考试。实现 真培训、真学习。为保证其培训质量,可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阶段:组织“临床式”指导。专家组成员与学科指导教 师按计划赴项目学校进行“手把手”指导,具体指导如何有效备 课、有效上课等技术。主要指导新增项目学校,同时,对以前确 定的项目学校进一步指导和提升。 时间:11 月 7 日—12 月 30 日 第四阶段:组织研课式指导。专家组成员与学科指导教师按 计划赴项目学校进行结构化观研课活动,通过结构化观研课活动 来规范导学行为,提高导学艺术。重点在新增项目学校,同时, 在以前确定的项目学校开展示范性专题活动。 时间:2013 年 3 月 1 日—5 月 30 日 第五阶段:组织评估式指导。专家组成员与学科指导教师按 评估方案进行全面评估,撰写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并召开项目总 结大会。 时间:2013 年 6 月 1 日-30 日 -5- 二、区域卓越教育文化的发展研究(负责人:李继星) (一)项目实施背景 社会发展背景:从国内外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下列因素 共同构成了本项目的研究背景:第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向知 识社会的转型期,或者进入了知识社会的初期。中国的局部地区, 开始由农业社会、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进入了转型 期。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知识社会的初期。第二,各国 间不仅仅经济逐渐一体化,在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也出现 了逐渐向“中间点”靠拢的趋势。文化的建设与交融愈来愈受到 重视,甚至出现了加速融合的趋势,具有国际趋同的倾向。谁建 设出来了较强的文化,谁就有可能对文化融合特别是“中间点” 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输出更多的自己的文化。这一社会特点决 定了该时期的教育应当是国际化的教育。第三,文化等软实力的 提升,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在该时期高 度重视本国文化建设,强化、提升本国的文化。该社会特点决定 了:该时期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先进文化基础上的教育。总之, 该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决定了该时期的教育文化特点。该时期的 教育文化应当是面向未来的、个性化的、特色化的、创新型的、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的、具有国 际视域的教育文化。教育应当建立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之上。 教育发展背景:自 1978 年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2001 年开 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系统发生了深刻的 变革:教育管理方面逐渐放权,课程由一元开始走向多元,课程 目标由知识本位开始走向能力本位,课堂教学开始由灌输式走向 -6- 启发式或导学式。 “以学为本、有学无类”(裴光勇,2012)的教 育美景开始在局部地区呈现。 研究现状、建设现状述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 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现代学校文化、现代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 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愈加丰 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专家和成果有:上海的郑金洲教授推出了 《教育文化学》一书,四川省的汪凤雄副厅长、中国教育科学研 究院的方铭琳副研究员等人合作推出了《教育策划》一书。《人 民教育》杂志总编傅国亮老师、南京的王铁军教授等人在特色学 校建设方面,都推出了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北京、南京、济 南、广州这四个城市,活跃着四组从事教育文化、学校文化研究 的专家团队。2009 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定了 100 个教育部重点课题、200 个教育部规划课题,分别由 300 所普通 高中承担,从此掀起了空前的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的高潮。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学校开展了具有浓厚学校特色的学 校文化建设,在凝聚人心、提高学校的软实力、推动学校健康地 开展与知识社会相适应的第二轮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另有部分学校忽视或还不太重视现代学校 文化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建设,导致校内各 人群难以形成普遍认同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办学核心理念,人心 不齐、工作热情不高、“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进展迟缓,学校的 发展缺乏强劲的持续力;部分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 战略性眼光,尚未形成明确、科学、适度超前的办学理念;有的 学校聘请从事企业形象识别的文化公司帮助本校设计文化形象 -7- 识别系统,但对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总结、提炼、提升明显不足; 有的学校生搬其它学校甚至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果,导致了“文化 移植”现象的产生;有的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沉淀, 但疏于总结、提炼和升华。 (二)项目研究目标 1.具体研究目标 从本项目正式立项(2012 年 9 月)开始计算,本项目各时间 段的具体目标是: 1.基 本理论研 究方面 2. 现 代学校文 化制度建 设方面 3. 配 合曾局长 等领导同 志的课题 研究工作 方面 半年目标 一年目标 (2012 年 9 月-2013 年 1 月) (2013 年 2 月-2013 年 8 月) 大体上建构完成南山区区 进一步修订南山区区域卓越教 域 卓 越 教 育 文 化 的 基 本 体 系 育文化的基本体系。 (征求意见稿) 。在 2012 年 12 月底以前完成。 1.七所左右的举旗学校、 1.七所左右的举旗学校、幼儿 幼儿园初步完成本校的《文化 园基本完成本校的个性鲜明的《文 战略纲要》(暂名)的精神力子 化战略纲要》(暂名)全文。 系统、《学校章程》、《学校发 展规划》。。该七所学校,有各 自的个性与特色。 2. 七所学校以外的部分 2. 更多的学校、幼儿园开始启 学校,按照自愿原则,开始启 动现代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研究。 动现代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研究。 配合曾局等领导同志牵头 配合曾局牵头的课题组,完成 的课题组,设计完成相关课题 该课题的中期部分成果的起草工作; 根据韩组长的分工,配合裴主 中期成果的基本架构。 任牵头的课题组的理论研究专题组, 完成相关的阶段性理论研究工作, 形成初稿。 2.主要研究内容 分类 子项目名称 说明 1. 理 (1)卓越教育文化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 论性研究 内容 2. 政 (2)推进区域层面和学校层面卓越教育 如有必要,可协 策 性 研 究 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 助区教育局开展相 -8- 内容 关政策文本的研究, 协助起草政策文本 3. 实 (3) 《学校章程》研究 践性研究 (4) 《学校发展规划》(含各专项规划) 内容 研究 (5)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的设计与实 施研究 (6)学校“管理公开”相关制度研究 例如“校务公 开”、“党务公开”、 “财务公开”、“人 事公开” 3.预期的主要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深圳市南山区“卓越教育”体系框架;XX 学校、幼儿园《文化战略纲要》参考性基本框架;部分学校、幼 儿园《文化战略纲要》中的精神力子系统;《学校章程》基本框 架;《学校发展规划》基本框架;《教育铭言》(李继星编) 部分最终成果:推出著作《学校文化学》 ;深圳市南山区卓越 教育文化基本体系;部分学校、公办幼儿园《文化战略纲要》全 文;部分学校、公办幼儿园《章程》全文;部分学校、公办幼儿 园《发展规划》全文;推动卓越教育文化特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性 文件。 除了上述成果,还要全力协助曾局长等三位领导同志开展相 关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列入 相关领导同志课题成果目录中。 (二)项目研究技术 1.教育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 对于教育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可见下列两张总图: 南山区教育文化体系总图(待验证) -9- 区域教育核心理念:卓 越 精神力子系统 1.区域教育核心理念; 2.区域卓越教育系列 二级理念; 3.区域卓越教育的发 展目标; 4.区域卓越教育的培 养目标; 5.区域卓越教育信条; 6.区域卓越教育形象; 7.师生誓词(供各校、 幼儿园参考) ; 8.区域卓越教育宣言。 执行力子系统 形象力子系统 1.区域卓越教育发展规划; 2.区域卓越教育的管理目标、 管理原则、行为准则(行为规 范)与基本的管理方法; 3. 区域卓越教育的分系统的 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重点为 卓越课堂文化建设) ; 4.区域内的特色办学政策; 5.节日、重大活动的“区本化” 设计与实施; 6.区域性的礼仪教育; 7.区域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8.教职工手册的编制; 9.学生手册的编制。 学校文化体系总图 - 10 - 1.基础 性视觉 要素; 2.校服; 3.各种 教育媒 体(区 域和学 校两级, 以区域 级 为 主); 4.其它。 办学核心 理念 精神力子系统 办学核心理念; 学校的系列二级 理念; 学校的发展目标; 学校使命和培养 目标; 校训; 学校精神与“三 风” (校风、教风、 学风) ; 教育信条; 学校形象; 师生誓词; 学校宣言。 执行力子系统 《学校章程》的起草与实施; 学校治理结构和组织脉络图; 学校发展规划; 办学要略(办学方略、治校方略); 学校管理目标、管理原则、行为准则 (行为规范)与基本的管理方法; 学校分系统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 特色办学; 节日、 重大活动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 校本礼仪; 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建设; 教职工手册的编制; 学生手册的编制。 形象力子系统 基础性视 觉要素; 听觉要素; 各种可移 动用品; 物质与人 文环境; 校服; 各种校办 媒体。 对于上述两张图的各要素,力争都深入研究。 2.研究假设 如果在充分研究国际先进教育文化和辩证认识本民族教育文 化的基础上,能够基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而设计一 个科学的区域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以该理念为灵魂,指导、 推动课程内容由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指导、推动课堂由“教 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 ,并在此基础上逐一提升各文化要素, 就可以形成区域教育的先进文化体系。 仿照此思路进行设计和建设,也可以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体 系。 - 11 - 3.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辅助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等。 (四)项目研究策略 1.制定研究策略的基本思路 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大体按照“基于需求、研究需求、满足 需求、引导需求、提升需求”的思路,设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技术、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2.过程性策略 前期调研和选定实验学校、研究助理:2012 年 9 月,草拟完 成项目实施方案。10 月 8 日-12 日(节后第一周),要完成下列 几项任务:确定七所左右的实验学校;确定 5-7 名研究助理;开 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定稿。请陈尚宝副所长参 与。 协助区教育局建构区域教育文化体系:本项工作与曾局长牵 头的国家一般课题、裴主任牵头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理论研究部 分协同考虑。在 2012 年 12 月底以前完成。 指导七所左右的学校、幼儿园建构各具特色的学校、幼儿园 文化体系:在 2013 年 1 月放寒假前,指导七所左右的学校、幼 儿园初步完成本校(园)的《文化战略纲要》 (暂名)的精神力 子系统、《学校章程》 、《学校发展规划》。 在 2013 年 8 月底以前,七所左右的举旗学校、幼儿园基本完 成本校的《文化战略纲要》 (暂名) ,更多的学校、幼儿园开始启 动。 - 12 - 本项工作可以与曾局长牵头的国家一般课题的部分子课题 研究协同考虑。 3.阶段性检查工作策略 本项目开展一定阶段后,要开展阶段性检查评估,找出需补 救、提升的地方。至少在 2013 年 1 月份寒假前的十天左右、在 2013 年 6 月份左右,开展两次检查评估活动。 4.队伍建构工作策略 本项目是曾令格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专家组集体承担 的四个项目中的一个。本项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内高校、 南山区教育系统的本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同志共同组成。主要 人员构成如下: 三、区域卓越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行动研究(负责 人:卿素兰) - 13 - (一)项目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应试教育倾向仍未从整体上得 到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扭转、一些制约 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试 评价机制还未跟上。而教育评价是推动教育进步与变革不可或缺 的动力之一,因为教育评价是连接“教”与“学”的“指南 针”,是深化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在推动教育评价变革时,正 确的政策导向、行政推动和问责的落实尤为重要,如果不能跳出 已有政策模式,政策框架,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也不能探究变 革思路与变革举措,那么只能在原定的轨道中做重复运动。因此, 变革教育评价方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推进南 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2012 年南山区提出了卓 教 育 质 量 的 发 展 越 理念,在 2012 年南山区校园长暑期培训会议上,曾令格局长也倡导的“四个深 度变革”,即“深度变革教育观念、深度变革教学方式、深度变 革学习方式、深度变革评价方式”,可见,深度变革教育评价方 式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1.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人才标准的变革 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 的需要,不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不断取 得新进展,但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仍比较单一,过分 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综合素质,注重成果 产出而忽视人的长远发展,应试教育的土壤还相当深厚。然而现 - 14 - 代科技的发展引发人才培养内容、方式、手段的变化,社会发展 带来知识观、能力观的变化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的新思考,这些变 化必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及未来 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的变革。 2.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呼唤 综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 必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 质,应对未来的挑战。课改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评价改革成功与否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 3.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价值取向的演变 自教育评价活动产生以来,随着教育评价活动中主客体关 系的变化,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走过了四个阶段:通过目标、行 为控制人的发展的阶段,评价即测量阶段;通过过程、方法推动 人的发展阶段,评价即描述的阶段;通过尊重、参与服务人的发 展,评价即判断阶段;通过协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评价即建 构的阶段。教育评价活动的价值演变,也促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评 价变革,必须将评价理论成果应用于评价变革的行动实践之中。 4.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 南山区曾令格局长认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是课堂文化的 高级形态,是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理念、目标、方式以及师生关 系、环境、资源等诸多要素的和谐统一和优化重建。1 “坚持 《人民教育》第 9 期校长推荐:课改改到深处是“细节”,——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课堂 文化的“细胞学”研究,2012-05-28 1 - 15 - ‘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把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 着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由‘依靠教’向‘依靠学’的转变、 由‘控制生命’向‘激扬生命’的回归。”南山区 “以学为本,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学习力的解放,更是学生活力的释放。 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的“双基话语”转向自主建构的“思维话 语”,从“课堂控制论”走向“课堂互动论”…… 从单纯的知 识技能目标,聚焦到学科思维方式、健全的人格发展上来。因此, 面对课堂教学理念、方式行为以及文化的变革,南山区卓越课堂 教学评价的变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 形式化,无功而返。 (二)项目研究目标 该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区域内课堂评价基础,通过行动研 究和实证研究,促进“结果规定过程的评价范式”向“结果与过 程相互流通的评价范式”的转型,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解决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区域内教师运用评价技术 的能力和评价能力,促进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项目研究目标 理论层面的目标:建构区域层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修改与完善南山区卓越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模型和指标体系(评 价指引);在原有教育部学业成就质量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 区域学业成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操作系 统。 - 16 - 实践层面的目标:构建评价研究共同体,提升教师教育评价 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促进教 师专业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的 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能力;促 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高中 6 所学校全部参与。 2.项目研究内容 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子项目研究: 研究一:变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目标:通过变革课堂教学评价,构建卓越课堂文化,提升课 堂教学质量。 重点:厘清卓越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提炼卓越课堂教学评 价的优秀案例,建构卓越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操作技术,并开 展行动实验研究,考察评价变革的实效性(包括满意率)。 样本量:高中 2 所学校,初中 9 所(好、中、差各 3 所)、 小学 12 所(好、中、差各 4 所) 评价:通过行动实验研究,共同探索可操作性的评价指引, 开展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参与研究人员:教科中心的相关教研员,学校部分校长、教 科室主任、学科组长等 研究二:变革学业成就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体系 目标:结合国内外学业成就评价框架和实践操作,建立促进 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重点:探索学业成就评价变革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构建促 - 17 - 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操作系统(信息化平台),探索学业成 就评价变革后的实效性研究(包括满意率)。 样本量:高中 2 所学校,初中 9 所(好、中、差各 3 所)、 小学 12 所(好、中、差各 4 所) 评价:通过行动实验研究,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开展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参与研究人员:教科中心的相关教研员,学校部分校长、教 科室主任、学科组长等 研究三:强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变量,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 高 目标:探索影响学业成就的课堂关键变量,促进学生学业成 就的提高。 重点: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重要变量(要素)对学业成就 的促进作用(实验研究、因素分析法均可) 样本量:高中 2 所学校,初中 9 所(好、中、差各 3 所)、 小学 12 所(好、中、差各 4 所) 评价:通过行动实验研究,设计关键变量作为自变量,强化 自变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控制相关条件,开展实验研究,并 对关键变量实验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参与研究人员:教科中心的相关教研员,学校部分校长、教 科室主任、学科组长等 3.项目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理论成果:专著、调研报告、论文、评价系统(可能的信息 - 18 - 化系统),各种案例集。 实践成果: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质 量逐步提升,课堂文化建设日益卓越。具体如下: 区域层面课堂评价指引和学业成就评价框架(报告) 成果名称 负责人 备注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1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指引 2 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评价指引 3 促进卓越课堂文化构建的评价指引 项目负责人 4 高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框架 5 初中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框架 6 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框架 与核心成员 课堂评价指引和学业成就评价案例(学校和教师) 成 果 名 称 负责人 7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案例 8 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评价案例 9 促进卓越课堂文化构建的案例 中小学各校 10 高中学业成就评价案例 的相关人员 11 初中学业成就评价案例 12 小学学业成就评价案例 备注 课堂评价技术与策略(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论文形式 特殊学习需要评价技术 学习障碍测评技术 学习方式评价策略 项目组织相 学习动机评价策略 关人员 学习方法评价策略 - 19 - 学习态度评价策略 学业情绪评价策略 心理画评价技术 问卷调查技术 访谈交流技术 沙盘游戏评价技术. 咨询技术…… 学业成就评价技术与策略(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论文形式 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 课堂如何进行检测和诊断 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考试试题 项目组织相 如何评价试题质量 关人员 如何评价教师的出题的能力 如何测量考试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 (三)项目研究技术 - 20 -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的梳理,构建区域 调查 、 、 访谈 、 谈 观课 、 、 资、 、 、 行动研究:合作 建 构 课 堂 评 价 指 引 、 业 、 、 评 、 、 、 、 动认识、、 、 、 、 、 、 、 、 实验 撰 写 实 验 报 告 评、 实验、 、 卓越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与操作体系;通过实地观课、调查研 究、访谈和座谈等,了解中小学教师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知识、 技能和运用能力;通过实地观课与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梳 理与提炼优秀教师的评价能力,建构卓越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和 指标体系;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引领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技 术与策略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专业素养,提升 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深度访谈与观课的方式,充分发 挥心理教师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的临床法、测量法等方式进行辅 助。具体行动路线见下图: - 21 - 该项目实施,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问卷 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实地调研:了解本区域和其他相关区域中小学学校关于评价 的优秀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奠定基础。 问卷调研:通过结构化的问卷调研,了解教师需求、教师掌 握评价的知识和技能状况、 评价能力以及教师的评价优势等方面。 行动研究法:采取“基于问题——制定目标——计划方案 ——行动实验——反思行动“的合作研究模式。对参与者通过从 “内隐式行动中认识—— 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的 元认知训练,提升参与者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育实验法:设计关于评价技术应用的方式作为自变量,控 制其他相关变量,以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因变 量,以检验教师评价技术变革的效用。 (四)项目研究策略 1.研究阶段 该研究主要分为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资料与信息的收集阶段(2012 年 9 月) 查阅相关评价方面的资料,收集南山区中小学相关评价资 料,了解国内外评价研究成果,设计整体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本地调研阶段(2012 年 9 月—11 月) 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通过抽样进 行实地调研与结构式问卷调研相结合,获得相关学校和教师关于 课堂评价方面的实证资料,了解现有教师评价水平和评价能力 (见附件二; 本地调研需要收集的资料清单),各学校自行研究 - 22 - 与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并初步撰写相关调研报告(草案)。 第三阶段:外地考察与调研阶段(2012 年 12 月) 考察相关课改先进区、教育强区或评价研究领先的典范地区 或者学校,如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构建指标体系阶段(形 成报告、领导听取汇报) 第四阶段:评价指标体系与行动方案构建阶段(2012 年 1-2 月) 对构建的指标体系再次在基层各个层面进行试测与反馈评价 (修正指标体系,形成报告、领导听取汇报) 。 第五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13 年 3 月—2013 年 7 月) 主要是开展行动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选取部分学校作为实 验学校,参与实验,控制变量,考察实效性。各种指标体系的基 础数据库建设、评价系统的平台建设阶段(各个基础数据库的填 充、信息技术资源支持) 第六阶段:总结与撰写研究报告阶段(2013 年 8-9 月) 针对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撰写调研报 告和实验研究报告。 2.保障措施 构建良好的工作机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局里提供工作的 各种保障机制。 (需要具体讨论) 召开项目启动仪式。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到位,研 究达成共识,确定课题研究分工,由负责人在项目组内做一次深 入的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以便统一思想。 加强对话与交流。负责人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培 - 23 - 育学习共同体,加强与局领导、教科中心领导和所有教研员以及 校长、教师的联系与沟通。 项目人员尽早落实:(供参考) 主要核心成员:聘请一些领 导、专家学者、在读博士或者硕士参与。主要参与人员:部分政 府官员,教育行政领导、部分教科研人员、机关行政人员、全体 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三级名师、部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采 取分层抽样法)和新入职教师,部分学生(分层抽样) 、家长(分 层抽样)深圳南山的社会各界人士(分层抽样)。具体人员落实 与南山教育局协商确定。 确定各个子项目研究小组名单,责任分工,责任到位。 - 24 - 四、区域推进教育国际化实践研究(负责人:李正福) (一)项目实施背景 1.国家、市、区社会发展背景 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提出了“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 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纲要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 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 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 深圳市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在“十二·五”发展时期,深 圳市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厚望,要当好推动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努力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深圳市市委书记王荣在中国共产党 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中指出,全市要为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 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而奋斗。 ” - 25 - 南山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海滨城区:南山区第六届党代会 召开,提出了要举自主创新大旗、树立国际城市标杆的目标,把 南山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海滨城区。南山区区委书记李小 甘提出,未来五年,南山区要发展六大总体目标:一是经济建设 更具质量,二是城区建设更具魅力,三是生态建设更具实效,四 是文化建设更具品位,五是民生改善更具成效,六是社会管理更 具活力。 南山教育打造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区:打造围绕着“宜居宜业 的国际化城区”的发展目标,南山教育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全 面推进南山区教育国际化,努力打造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区。南山 教育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设立专项课题,组织专 业队伍,研究国内外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和措施,积极明确南山教 育国际化的建设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措施,努力实现南山教育 “对话世界、引领发展、追求卓越、打造一流”的战略构想。 2.项目可行性分析 政策环境有利: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教育,重视教 育国际化,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倡导、支持、推进教育国际化。 南山区政府在“教育第一”的理念下,长期以来一直对教育事业 头等重视,制定了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五年行动计划,为本项 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各级领导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强调国际化,城 市建设以国际城市为目标,教育要以国际化为标准。南山区委、 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各位领导,多次到教育系统指导教育 国际化工作,为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 26 - 区域社会发育成熟:深圳市南山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 建区二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已经从一个边缘区发展成为现代化区 域性中心城区。特别是近五年,南山实现了“两个跨越” 、“四个 翻番”,本地生产总值核工业总产值双双实现了千亿元大跨越, 创新、教育和金融三大中心的建设正在全力进行。 教育国际化基础好:改革开放伊始,南山教育就重视对外交 流与合作。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南山区教育国际化取得了阶 段性重大成就,教育理念前瞻,课堂教学卓越,境外培训常态, 国际赛事屡胜,合作项目丰富。南山教育在珠三角、在全国、乃 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奠定 了很好的基础。 教育队伍素质高: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南山教育发展的一张 王牌。通过人才引进、名校招聘、系统培训,南山教育形成了一 支视野广、水平高、能力强的队伍。在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进中, 这支教育队伍得到了磨练和提高,具备了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了解了国外教育发展情况,掌握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则。高素 质的教育队伍将在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中发挥重大作用。 地理位置优越:南山区位于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西部,与香 港隔海相望,一座公路大桥横跨深圳湾,连接起南山区和香港。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南山区积极加强与香港的联系,双方在商 业、金融、教育、科技等方面开展合作。不仅如此,南山区还通 过香港进一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扩大了国际合作与竞 争的范围。 3.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27 - 由于国情不同,教育国际化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来梳理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将会 让我们获得加清晰的认识。 国外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 ----重视政策理念的导向。美国制定国际教育法令及明确政 策内容;日本国际教育内涵强调关心传统并理解国际;英国强调 国际面向之学习及国际领导人能力之培养;法国积极配合欧盟推 动国际教育及交流;韩、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并促进国家经济发 展为最终目标 。 ----强化推动力量。法国设有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协调地方推 动事务;英国由英国文化协会扮演推动国际教育之核心角色;韩 国国际教育振兴院强调韩国语言及文化教育之推广;澳洲由国家 及民间双轨推动国际教育并强调亚洲面向。 ----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及进修。美、英视教师专业之成长为 推动国际教育之基础;日、韩强调教师对国际议题的理解以营造 国际学习环境;丹麦加强大中小学生以及教师的国际流动性;多 国重视教师间的国际交往与沟通。 ----开发多种国际课程类型。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总 结各国开展国际性课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 10 种国际化课程的 类型: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法等);传 统学科领域的课程通过国际比较与借鉴得以延伸和扩大(如国际 比较教育) ;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商务、管理、 会计);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外事技能课程;外国某一或 某几个区域研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国际专业资格的课程 - 28 - (如建筑师);跨国授予的学位课程或双学位课程;由海外教师 讲授的课程;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海外实习或教学旅游。 ----创新教育国际化实践模式。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主要的 实践模式有 12 类:外国语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班/国际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项目合作与交流;出国留 学、游学;留学、游学;姊妹学校、友好学校;校长教师境外专 业研修;国际学校评估认证;民办学校国际评估认证等。 国内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流越来 越重视,先后出台多个规章条例来规范、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整体上,相关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外交事业的发展而变动,从 谨慎而严格地管理向重视而积极地推动,教育国际化也呈现出较 大的发展。比如,1995 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 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外籍人 员子女学校)不得招收境内中国公民的子女入学”;中国在加入 世贸组织时做出了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开放)“包括初等教 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包括英语语言 培训等),但不包括国家义务教育,也不包括特殊教育,如军事、 警察、政治和党校教育” ;2004 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 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但是,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和实施军事、警察、政治 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机构” 。 ----制定教育国际化文件。近几年,各级政府教育国际化意 识逐渐加强,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教育国际化,出台相关文件就是 - 29 - 全盘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比如, 2011 年,浙江省 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 年)》;2011 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教育局《关于 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意见》 ;2011 年,福田区出台了《加快推进 教育国际化工作实施方案》 ;2012 年,深圳市也即将出台《推进 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这些文件通盘考虑了行政区域内的经济、 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情况,顶层设计了发展规划,在统一认识、明 确目标、整合资源、聚集力量、强力推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成立国家级教育国际化实验区。为了更加优质地推进区 域教育国际化,一些地区展开了系统的思考和实践,采取了一些 创新性的做法,建立教育国际化实验区就是其中之一。比如,2010 年 4 月,佛山市南海区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定 为全国首个“区域教育国际化实验区” ;2011 年 5 月,宝安成为 深圳市首个“教育国际化实验区” ,接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 教材发展中心授牌;2011 年 9 月,福田区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 国第三个教育国际化实验区,接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发展中心授牌;2011 年 12 月,武侯区与教育部(国家)教育发 展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全国第一个“基础教育国际化研 究实验区”。这些国家级教育国际化实验区的设立,对于教育国 际化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决策建议都将发挥重要的影响。 ----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项目建设。学校是教育国际化的主 要平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国际化建设。除了外国人 子女学校(只接受本国籍)、国际学校、国际部外,越来越多的 - 30 - 学校也加入到国际教育中来,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开设国际理 解教育课程等等。通观来看,学校教育国际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教 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合作交流、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培养、校园建设等几个方面,步伐逐渐加快。 ----建设国际课程。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课程的引进和开发 取得一定的发展。除了引进国际上的一些课程,除了高等教育的 课程外,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如 IB、AP、SAT、A-level 等也在 一些中小学得到开设。2而且,我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 会 交 流 中 心 ( China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简称为 CCIEE)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American College Test ,简称为 ACT)根据中国高中教育的特点共同研 发的专门针对中国学生进入国外大学本科学位阶段学习所设计 的一种国际课程——PGA (Project of Global Access)课程。总 体来看,国际课程开设的主要特点是,基数较少,差异较大。 以 IB 课程为例,获得授权开设该课程的学校数目中国次序不在 前列,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表 2 各国获得 IB 课程授权的学校分布情况(截止 2011 年) 国家 数目 美国 1240 加拿 英 澳大 墨西 大 国 利亚 哥 303 224 131 85 印度 中国 西班 阿根 73 55 厄瓜 牙 廷 多尔 50 49 47 (所) 2 IB 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 IB 课 程);AP 是 Advanced Placement 的缩写,中文一般翻译为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 SAT,全称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英国高中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简称 A-Level 课程,它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 考试高级水平课程,是英国的全民课程体系,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 - 31 - 就各省来看,截止 2011 年,上海、北京、广东获得授权开 设 IB 课程的学校数目位列前三,而有些省市区没有一所学校得 到授权。 图 2 获得 IB 课程授权的学校分布情况 (二)项目研究目标 1.总目标:教育国际化先锋城区 教育国际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 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对本 区和境外人员子女就学有较强吸引力的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先 锋城区。 2.2012-2013 学年度目标:教育国际化全面铺开,重点工程 与项目启动。 ----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 交流与合作。 ----集聚更加丰富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启动构建适应国际 化需要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 32 - ---- 继续扩大具有国际视野的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 规模。 ----提升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 ----初步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服务平台。 (三)项目研究方法 主要的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 (四)项目研究策略 基本工作思路是:设立机构,形成专门化的办事机构;聚集 力量,吸纳多元化的教育队伍;推进项目,开展宽领域的合作交 流。 1.成立南山区教育国际化办公室 2.成立专门的教育国际化工作队伍(理论研究组+外联宣传 组+项目实施组;专职+兼职) 3.引进新的国际合作项目 4.增加国际合作项目的学校参与面 5.推进国际课程的建设 6.推行外教资格认证 7.加强姊妹校建设,开展深度交流 8.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9.加强与相关国家、组织和机构的联系,挖掘国际化教育资 源 10.资助学生参加国活动与赛事 11.开展留学生进校园活动(深圳大学等高校的留学生,还 包括其他的外国友人) - 33 - 12.开展中外学生手拉手进社区活动 13.探索中外学生“民宿” 14.建立海归辅导员队伍 15.启动“名家达人”进校园活动 16.扩大小语种教学 17.建立海外求学鼓励机制 18.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19.启动“国际项目在南山”活动 20.优化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