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何参加社团.docx
如何参加社团 找到自己的兴趣 “千金难买我喜欢。 ”兴趣,永远是为我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这一点,对于刚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来说也是一样的。但因为人的不同,也 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关于自己的趣爱好,有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非常明 确并且拥有一技之长;有的人则因为一直沉迷学习,而“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有的人之前对很多事情都有一点点好奇,但仅仅限于围观层面或者浅尝辄止,未 曾深入。 而作为以“兴趣”为头号招牌的团体,学生社团几乎对每一个人都充满着诱 惑:有兴趣且有特长的,想看看有没有对应的社团,好寻找同道者;虽无特长但 又感兴趣的,会想加入一个社团,让自己的兴趣变成特长;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的,会想着多参加几个社团,尝试找一找自己的兴趣。 南审作为一所财经专业特色明显的学校,同学们对于在课后拓展自己综合素 质的需求一直非常强烈。因此,学校里的社团不说多如牛毛,但过百的数量也足 够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社团里,有的是以文体相关兴趣爱好为导向,有的则以固 定主题的公益项目为旗帜,有的关于特色民族文化,还有一些则关于经典思辨、 流行思潮。 为了让新生都能有一个大规模、全面认识学校社团情况的机会,每年 9 月或 10 月,校社团联合会都会组织所有在册社团举办社团招新展演,号称“百团大 战” 。你会看见学校操场上架起了舞台,排满了社团招新的帐篷,有人骑着公路 自行车、踩着轮滑鞋在跑道上发传单;有人 cos 成二次元人物在舞台上跳宅舞; 有人穿着工字背心露着丰满的肱二头肌、一字排开自己几十块马拉松奖牌;有人 带着小音箱现场表演 B-box;有人展示着自己的社团刊物;有人大声介绍自己社 团的文化……所有社团的学长学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拉新生入会——社团人 数的多少,除了决定着社团收取会费的数量,更标志着一个社团的吸引力和社团 核心成员的能力水平。 “百团大战”之后,社团的日常活动,除了在各社团组建的 QQ 群里获得通知, 你也可以在手机 app“PU 口袋校园”里在线关注社团动态——也就是说,你不用 担心因为不小心错过“百团大战” 而失去了解社团的机会——理论上说,社团, 只要你愿意,无论什么时间,都可以加入。 在社团中锤炼自己 关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接触那些在社团工作中锻炼起来的优秀 的学长学姐,我们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实践,主动锤炼自己,这是一个不错的路径。 社团是一个来去自由的地方,社团的规章制度对于还在社团中的双方来说, 是一个松散的“默认同意”的状态。如果你不喜欢、不认可这个社团,你随时可 以离开;而如果你愿意留在这个社团并坚持接受锻炼,那么,你极有可能成为参 与塑造这个社团内涵精神的人之一。 举个例子。“君和思辩社”是南审最有名的社团之一,它以组织华语辩论界 参与范围最广泛的“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而蜚声华语辩坛。每年 4 月左右,都 会有来自全世界的各赛区角逐出的 16 支队伍,齐聚南审润泽湖畔,争夺比赛最 后的冠军。这场活动吸引着大批的外校关注, 《人民日报》还为 2017 年的赛事提 供了全程媒体支持。 “君和思辩社”因为这项赛事而获得了校、省乃至国家级的 各色奖项。 一路走来,“君和”遇到过数不清的非议和困难,但努力跨过了这些障碍的 “君和”,实际上在不断升级成长。究其战斗力的源头,除了所有辩论爱好者对 自己兴趣的执着,校友、社会、学校的多方支持,最核心的就是它的历届理事所 传承的超强的自主性。从设计创新赛制、组织社会公关、招募赛会志愿者、建设 社团文化与活动品牌……,“君和”人皆体现出了超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追 求完美的可贵品质。 “凡事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世界都会向你伸以援手”,这是 学校的一位老师对“君和”成绩的评价。 主动参与,合理安排 在发现自己兴趣、锻炼自主性的同时,社团也是一个学会与他人互惠、发现 自己局限的地方。我们进入大学后,我们要开始审视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并且为 之负责。 “草莓吉他社”是一个音乐社团,它举办的“摇滚之夜”活动,是南审许多 音乐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盛典;主力乐团也经常赴兄弟高校进行交流表演。“草莓” 拥有相当一大批喜爱音乐的会员,在这些会员中,有的人拥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而有的人则是抱着“想学吉他”“想学架子鼓”“想唱歌”的心情来报名参加的。 大多数零基础学员,都是在社团前辈的指导下,慢慢学会了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 了解了“弹吉他”、 “唱民谣” 、“搞摇滚”不仅仅是 “很帅” “很威风”的事情, 更是要付出刻苦的训练和努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一间属于“草莓吉他社” 的排练房,里面的训练从来没有停过,你若路过,时常还可以看见有人在里面教 授弹琴,他们的表情认真而坚定,那份精神力,远远不是靠“耍帅”可以支撑的。 在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认清自己能力的范围 ——“我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确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边界 ——不用自己的标准捆绑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 “和而不同”;构建我们对 人际关系的基础认知——完善自身的同时,拒绝利用他人,寻求互相惠及,所谓 “君子予以义,小人予以利”……而这些,都是大学所承担的,帮助学生从象牙 塔走向社会的 “社会化”功能。它们十分重要但并不被列作学分考核项目,然 而,相比于在本科阶段学到的有限的书本知识,那些“如何构建你的社交关系” 的实践,也十分深远地影响你毕业后至少十年的发展潜力。因此,它们也被称为 大学中的“潜在课程”。而社团,就是这样功能的集中载体之一。 综上,我们也许确实抱着“寻找同道者”的初心来到社团,但最终社团能为 我们的兴趣、理想乃至我们自身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也要看我们对于自身成长 抱有何种期望,以及我们愿意付出多少去换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参加社团组织或社团活动,是我们补充自己大学生 活的重要方式,而大学生活的重心,依然应该放在学术思维的构建与基础知识的 获取之上。因此,如何调配学习生活与社团活动的比率,让自己在一个平衡的状 态下获得全面的成长,也是每一个新生在选择社团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去 思考的问题。 (张珺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