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

My people53 页 1.015 MB下载文档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
当前文档共5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doc

http://www.jianshe99.com 建设工程教育网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 专业委员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 报名咨询电话:010-82326699 免费热线:4008105999 咨询时间:全天 24 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http://www.jianshe99.com 建设工程教育网 二〇一〇年八月 报名咨询电话:010-82326699 免费热线:4008105999 咨询时间:全天 24 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http://www.jianshe99.com 建设工程教育网 前 言 近年来,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工业领域十分重视绿色工业建筑的发 展,对如何做好绿色工作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满足工业建筑的绿色评价需求,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引导我国绿色工 业建筑的健康发展,2010 年 3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2010 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将制定《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列入了国家标准 制订计划,并已开展了编制工作。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出台前,为尽快将绿色建筑扩大到工业建筑领域, 为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积累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 有关单位编制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做为指导现 阶段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今后编制完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打好基础。 《导则》实施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与我部联系。 联系人: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高雪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010-58933823 张淼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吴元炜,刘筑雄,张家平,徐 国顺,宋高举,孙 宁,陈 曦,尹运基,许远超,李 报名咨询电话:010-82326699 免费热线:4008105999 咨询时间:全天 24 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亨 010-68720069 伟,程志军,李 http://www.jianshe99.com 建设工程教育网 目 录 1 总则................................................................................................................................................1 2 术语................................................................................................................................................1 3 基本规定........................................................................................................................................2 4 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3 5 节能与能源利用............................................................................................................................5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9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10 10 运行管理....................................................................................................................................11 11 技术进步与创新........................................................................................................................12 附录 A...............................................................................................................................................13 附录 B...............................................................................................................................................19 附录 C...............................................................................................................................................29 附录 D..............................................................................................................................................38 报名咨询电话:010-82326699 免费热线:4008105999 咨询时间:全天 24 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对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装备政策、清洁生产、节 能减排、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安全健康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我国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异地建设的工厂或工业建筑群中的主要 生产厂房,其他辅助生产厂房、集中动力站房、仓储类建筑可参照使用。 1.0.3 评价绿色工业建筑应考虑工业行业的工艺、建筑功能、清洁生产、能耗水 耗指标、环境保护等的不同要求。 1.0.4 评价绿色工业建筑应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 等影响因素。 1.0.5 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 准的规定(附录 D) 。附录 D 中未列出的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文件同 样适用于本导则。 1.0.6 本导则不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办公建筑、生活服务建筑的评价。 2 术语 2.1 绿色工业建筑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 减少污染,为生产、科研和人员提供适用、健康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工业建筑。 2.2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工业建筑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ail building per unit production 统计期内综合工业建筑能耗与期内合格产品单位产量或单位建筑面积的比 值。综合工业建筑能耗是指为保证正常生产、科研、人员和室内外环境所需的各 种能源耗量的总和。 Comprehensive water 2.3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工业建筑耗水量 consumption of industrail building per unit production 统计期内综合工业建筑耗水量与期内合格产品单位产量的比值。综合工业建 筑耗水量是指为保证正常生产、科研、人员和室内外环境所需的各种水资源耗量 的总和,不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的耗水量。 1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3 基本规定 3.1 先决条件 3.1.1 工业企业所在地区的发展规划应符合国家批准的区域发展规划。 3.1.2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规模和生产装备水平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 3.1.3 工业建筑内生产的产品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或禁止产品。 3.1.4 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指标:产品的单位能耗、电耗、水耗、油耗、煤耗、 汽耗、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耗量,各种污染物排放等,应达到该行业规定的国内基 本水平(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3.2 基本要求 3.2.1 本导则的评价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不包括所使用的各种材 料的开采及形成过程阶段。 3.2.2 评价可以分阶段或综合进行。运行管理阶段的评价在正常运行一年并达到 设计规模后进行。 3.2.3 申请评价的工业企业应按本导则的有关条文要求对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 行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文档。 3.2.4 在对工业企业的单体工业建筑进行评价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应以 该单体工业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论为准。 3.3 评价与等级划分 3.3.1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由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 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 健康、运行管理七类指标及要求构成。每类指标及要求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 选项。 3.3.2 绿色工业建筑应满足本导则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 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星级,一、二、三星级的划分按照按表 3.3.2 确定。 3.3.3 考虑到不同工业行业、不同地区的工业建筑功能的差异,本导则中不适用 的条文可不参与评价,最终项数的统计和星级的确定可依照表 3.3.2 中规定的项 数按比例调整。 3.3.4 对认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应按第 11 章“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规定评价。 3.3.5 本导则中“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基本水平”与已发布的工 业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一、二、三级水平”相对应。少数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中的一级为国际先进水平,本导则统一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表 3.3.2 划分绿色工业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 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一般项数(共 45 项) 等 级 优 控 可持续 节 能 节 水 节 材 室外环境 室 内 运 选 制 发展的 与 能 与 水 与 材 与污染 环 境 行 项 项 建 设 源利用 资 源 料 资 物 与职业 管 利 用 源利用 控 制 健 康 理 场 地 (共 39 项) (共 12 项) (共 9 项) (共 6 项) (共 6 项) (共 5 项) (共 2 项) (共 5 项) ★ ★★ 39 ★★★ 合 计 (共 19 项) 5 4 3 3 2 0 2 7 65 6 5 4 4 3 1 3 9 74 7 6 5 5 4 2 4 11 83 注:表中“优选项”未计入第 11 章“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项数;达到创新要求时,按第 11 章规定评价。 4 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 4.1 城市工业规划 控 制 项 4.1.1 工业建设项目的规划符合批准的当地城市工业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或产业 集聚区规划的要求。 4.1.2 工业建设项目对城市的产业经济结构、对当地社会的制约与发展的主要目 标已得到当地政府的论证、审查或批准。 4.2 厂址选择 控 制 项 4.2.1 工业企业建设场地的选择没有对以下区域产生破坏: (1)国家及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 (2)国家和地区规定的风景区和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 (3)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地、湿地、森林、自然生态保护区。 4.2.2 工业建筑的场地没有在以下地区建设: (1)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 (2)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3)爆破危险范围内;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4)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Ⅲ 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 (5)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 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有影响的范围内。 3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4.3 废弃场地的利用 一 般 项 4.3.1 工业建筑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利用废弃的仓库、厂房、闲置土地的场 地或归并零散地块进行建设。 优 选 项 4.3.2 工业建筑场地对农林业生产难以使用的土地,如荒山、荒地、裸岩石砾地、 陡坡地、盐碱地、沙荒地、沼泽地、海涂、滩地等进行开发利用。 4.3.3 工业建设项目的废料场开发利用沟谷、荒地、劣地和被污染的土地,且 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环保、卫生有关标准规范。 4.4 总图规划与节地 控 制 项 4.4.1 工业建设项目在用地集约方面符合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 控制指标》的规定。 4.4.2 工业企业总图布置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总图设计、防火、安全、卫生、交通 运输等有关标准规范。 一 般 项 4.4.3 有条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厂房采用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联合厂房 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采用阶梯式建筑的结构形式。 4.4.4 工业项目预留发展用地没有多征少用、先征待用的闲置土地;没有未经批 准改变建设用途的土地。 4.4.5 合理利用地形标高,减少土石方,使填方与挖方量相对平衡。 4.4.6 工业建筑的场地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 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优 选 项 4.4.7 工业项目实际用地面积比国家或行业规定的用地控制指标,或比已批准的 用地面积减少 10%及以上。 4.4.8 采取措施增加厂区透水地面,透水面积不小于场地总面积的 30%。 4.5 物流运输与交通 一 般 项 4.5.1 工业企业的外部运输条件近邻铁路、公路、空港、码头。 4.5.2 外部公路或水路运输利用当地的社会交通运输资源,或与本行业系统、邻 近企业进行协作。 4.5.3 工业企业内外部的铁路运输设施符合国家、铁道部及当地铁路部门的有关 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政策规定、规划和标准规范。 4.5.4 工业企业内部的物流运输与交通,满足生产要求、物流顺畅、线路短捷、 人流与物流组织合理、运行安全可靠。 4.5.5 企业员工上、下班乘公共交通车辆或使用节能交通工具,或企业为员工提 供通勤班车。 4.6 绿化 一 般 项 4.6.1 厂区绿化率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4.6.2 生产区绿化种植具有减少噪音污染、阻挡粉尘、净化空气,且易生长、适 应性强的植物。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5.1 工业建筑能耗指标 控 制 项 5.1.1 产品单位产量或单位建筑面积综合建筑能耗比达到本行业国内基本水平, 指标(附录 A)。 一 般 项 5.1.2 产品单位产量或单位建筑面积综合建筑能耗比达到本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指标(附录 A)。 优 选 项 5.1.3 产品单位产量或单位建筑面积综合建筑能耗比达到本行业国内领先水平, 指标(附录 A)。 5.2 工业建筑节能 控 制 项 5.2.1 各公用设备的效率、热效率、能效比、负荷性能系数达到国家或本行业节 能标准、规范的规定值。 5.2.2 各公用设备系统的负荷计算和设备设置,符合国家或本行业的节能标准、 规范的要求。 5.2.3 建筑物内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国家或本行业节能标准、规范的规定值。 5.2.4 工业企业发电、输变电及供配电系统符合国家电能质量的相关规范要求。 变电所位置合理,设备选择经济适用。 5.2.5 工业企业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等符 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合国家或本行业的标准、规范的要求,且围护结构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等 现象。 一 般 项 5.2.6 根据室内外气象条件,空调制冷系统合理利用冷却塔提供空气调节冷水, 合理采用全新风或可调新风比系统。 5.2.7 建筑物采用顶部或侧面自然采光措施;建筑物照明使用了高效、节能的电 器设备。 5.2.8 对空调、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设置有效的节能自动控制系统。 5.2.9 需要采暖的厂房在条件具备时,采用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 5.2.10 合理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优 选 项 5.2.11 各公用设备的效率、热效率、能效比、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高于国家或 本行业节能标准、规范的规定值一个及以上等级。 5.2.12 高大空间建筑采用分层空调系统,或有条件时采用置换通风方式的下部送 风空调系统,并有节能效果。 5.2.13 在满足生产和人员健康的条件下,洁净或空调厂房室内空气参数的调节有 明显的节能效果。 5.3 热回收 一 般 项 5.3.1 对有废热产生的工艺设备和具备条件的热湿空气生产环境设置热回收系统。 优 选 项 5.3.2 有条件热回收的各种空调、通风系统设置热回收系统。 5.4 可作能源的气体、液体回收 一 般 项 5.4.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一氧化碳等气体设置回收或再利用系统。 5.4.2 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凝结水设置回收系统,且回收利用率达到全厂凝结水的 90%以上。 5.5 可再生能源利用 优 选 项 5.5.1 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地下水、江湖水、污水、海水等地源热泵,抽取地下水 的地源热泵全部回灌。 5.5.2 有条件的地区采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或直接利用地下水进行制冷并回灌。 5.5.3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应生活热水量不低于全厂生活热水量的 10%。 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5.5.4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5.5.5 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风能。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1 工业建筑耗水量指标 控 制 项 6.1.1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工业建筑耗水量(新鲜水耗量或生产取水量)达到国内 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水平(附录 B) 。 一 般 项 6.1.2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工业建筑耗水量(新鲜水耗量或生产取水量)达到国内 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先进水平(附录 B) 。 优 选 项 6.1.3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工业建筑耗水量(新鲜水耗量或生产取水量)达到国内 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领先水平(附录 B) 。 6.2 给水工程 控 制 项 6.2.1 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取水量符合最大允许开采量要求;以地表水为供水 水源的取水量符合设计枯水流量年保证率的要求。 6.2.2 给水水质符合国家或本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2.3 取水、输配水、贮水及水处理设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符合现行的给水设计 规范要求。 6.3 排水工程 控 制 项 6.3.1 排水系统符合所在地区排水制度和排水工程规划。 6.3.2 污废水处理设施对工业企业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符合国家及本行业现行 标准、规范的规定,并符合地方标准、规范的要求。 一 般 项 6.3.4 厂房内污废水收集设施的数量和功能够满足工业废水分类收集的要求。 6.3.5 厂房内污废水输送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其内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 6.4 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 控 制 项 6.4.1 工业生产排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基 7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本水平(附录 B)。 一 般 项 6.4.2 工业生产排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先 进水平(附录 B)。 优 选 项 6.4.3 工业生产排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领 先水平(附录 B)。 6.5 水资源的利用 控 制 项 6.5.1 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水平(附录 B)。 一 般 项 6.5.2 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先进水平(附录 B)。 6.5.3 建设项目设置以一水多用为目的的安全可靠的处理、利用系统。 优 选 项 6.5.4 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领先水平(附录 B)。 6.6 节水 一 般 项 6.6.1 景观、绿化、洗车、冲厕等非生产性和非饮用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6.6.2 生产设备和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7.1 建筑材料的使用 控 制 项 7.1.1 使用的建筑材料性能参数及有害物质含量等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一 般 项 7.1.2 建筑结构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采取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7.1.3 选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用预制砼构件、预制钢结构件、商品砼、预拌砂浆, 生物质材料的种类不少于五项。 7.1.4 主要建筑材料(钢材、水泥、木材、砂石等)在施工现场所在地及周边 800km 范围内生产的类别占建筑材料总类别的 50%以上。 7.2 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一 般 8 项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7.2.1 建设场地内的原有建筑物经局部或适度改造后进行合理利用,或对原有建 筑物的材料进行再利用。 7.2.2 主要建筑结构或围护结构材料所用的原料和骨料使用工业废渣尾矿、建筑 垃圾或城市固态垃圾等废弃物。 7.2.3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利用可循环使用材料的种类不低于三 项。 优 选 项 7.2.4 当建筑物废弃后,通过回收可用作再生资源的类别占该建筑所有建筑材料 总类别的 40%以上。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8.1 环境影响 控 制 项 8.1.1 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己获批准,对评价的因子和技术措施 在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水资源、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地区环境、人体的潜 在危害等影响方面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政策及标准。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控 制 项 8.2.1 工业粉尘、烟尘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及依其排放速率设置的排放设施符 合国家和所在地区排放标准的要求(附录 C),并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 8.2.2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末端处理前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符合附录 B; 经末端处理后,最高允许排水量和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行业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8.2.3 在分类收集和处理固体废物的过程中采取无二次污染的预防措施;废物的 排放及处置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的排放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一 般 项 8.2.4 对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进行了合理利用(附录 C) 。 8.2.5 对危险废物或难降解废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8.3 物理化学污染物的控制 控 制 项 8.3.1 对具有放射性污染源的工业建筑,其室内外的空气、水、土壤中的放射性 水平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标准的要求。 9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8.3.2 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污染排放浓度、强度和处理方式符合国 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一 般 项 8.3.3 建筑玻璃幕墙、灯光设置、外墙涂料等所造成的光污染符合国家和地方标 准的要求。 8.3.4 对建筑物内的生产设备、公用设施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采取减振、隔 振措施,室内外的振动强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8.4 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控制 一 般 项 8.4.1 工业生产中使用及产生的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符合国家、行 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优 选 项 8.4.2 工业生产中使用及产生的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符合我国签署 的国际公约的要求。 8.5 室外噪声控制 控 制 项 8.5.1 建筑物的室外噪声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 及有关行业 标准关于室外噪声限值的要求。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9.1 室內空气参数 控 制 项 9.1.1 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 及有关 行业标准的要求; 9.1.2 洁净厂房室内洁净度符合《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 及有关行业标 准的要求。 9.1.3 洁净或空调厂房的室内空气参数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值。 9.2 室内空气质量 控 制 项 9.2.1 生产辅助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 及有 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1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9.2.2 生产厂房的室内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 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 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 物理因素》 GBZ 2.2 的要求,并满足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的要求。 9.2.3 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 等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 护,并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9.2.4 室内设计新风量符合国家和本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一 般 项 9.2.5 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 的规定,对可能产 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实施前进行预评价,在竣工验收前按规定进行职业 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 9.3 室内环境噪声 控 制 项 9.3.1 工业建筑内的噪声值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工业企业噪 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及相关行业标准中关于 室内噪声限值的要求。 一 般 项 9.3.2 对工业建筑内产生的噪音采取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且室内、外声功率级 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10 运行管理 10.1 管理体系标准 一 般 项 10.1.1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 标准的管理体系认证。 10.1.2 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 标准的管理体系认证。 10.2 运行管理机构 控 制 项 10.2.1 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节能、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领导机构及管理部门, 职能明确、制度齐全,有年度计划及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报告。 10.2.2 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节能、安全及环境保护的专职人员,定期培训, 并考核合格。 10.3 能源管理 一 般 11 项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10.3.1 生产工艺能源消耗定额完整,工业建筑的能源消耗管理完善,有定期检查 或改进的记录。 10.3.2 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符合生产和工业建筑的特点,能源信息网络系统功能 完善。 10.4 公用设施的运行管理 控 制 项 10.4.1 建筑物及厂区内的生产用水、用油、用液、用气、用汽管道无泄漏、无腐 蚀。 一 般 项 10.4.2 对建筑物及厂区内的水泵房、污水站、锅炉房、热交换站、空压站、变配 电所等设施运行状况设置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优 选 项 10.4.3 对建筑物及厂区内的水泵房、污水站、锅炉房、热交换站、空压站、变配 电所等各类站房内的公用设备及设施的能耗实行实时计量和记录。 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优 选 项 11.0.1 在工业建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取的创新技术或管理方法,对“四节一 环保”有明显效果,且在本导则第 4~10 章中未作规定的,作为相关章节的优选 项计入。 11.0.2 在工业建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四 节一环保”有突出贡献,且在本导则第 4~10 章中未作规定的,并取得了国家或 省部(行业)级科学技术奖,在已评定等级的基础上,可提高一级,已评为三星 级的除外。 附录 A 工业综合能耗指标 1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行 业 项 彩色显像管生产 氮肥制造业 电解铝行业 国内先进 国内领先 清香型 60 40 35 浓、酱香型 80 60 50 清香型 1000 750 600 浓香型 2000 1500 1200 酱香型 3000 2800 2600 清香型 综合能耗(标煤) 浓香型 (kg/kl) 酱香型 1100 800 650 2200 1800 1300 3100 2900 2700 耗能量(吨标煤/万只标管) ≤125.0 ≤110.0 ≤98.0 综合能耗 (GJ/t 氨) ≤ 53.0 ≤ 48.0 ≤ 38.0 尿素生产氨消耗量(kg/t 尿素) ≤ 610.0 ≤ 590.0 ≤ 575.0 原铝直流电耗(kWh/t) ≤14000 ≤13400 ≤13300 原铝综合电耗(kWh/t) ≤15400 ≤14700 ≤14500 氧化铝单耗(kWh/t) ≤1940 ≤1930 ≤1930 氟化铝单耗(kWh/t) ≤28 ≤23 ≤22 冰晶石单耗(kWh/t) ≤5 ≤5 ≤4 阳极单耗(净耗) (kWh/t) ≤500 ≤420 ≤410 SeO2 添加 SeO2 添加 SeO2 添加 ≤6500 ≤6300 ≤5800 无硒添加剂 无硒添加剂 无硒添加 剂 ≤8800 ≤8000 ≤7500 锰矿粉单耗(吨/吨锰)(原料为 碳酸锰矿粉) ≤7.5 ≤7.0 ≤6.5 锰矿粉单耗(吨/吨锰)(原料为 二氧化锰矿粉) ≤3.4 ≤3.2 ≤2.9 二氧化锰矿粉单耗(kg/t) ≤450 ≤400 ≤350 福美钠单耗(kg/t) ≤7.5 ≤4.0 ≤2.5 硫酸单耗(t/t) ≤2.1 ≤2.0 ≤1.9 液氨单耗(kg/t) ≤100 ≤90 ≤80 电石综合能耗(标煤/电石(标) (t/t) ≤1.2 ≤1.1 ≤1.05 电石电炉电耗(kWh/t) ≤3400 ≤3250 ≤3050 焦炭(干基 折 FC84%)单耗 (折标煤) (t/t) ≤0.63 ≤0.583 ≤0.544 石灰(折 CaO92%)单耗(t/t) ≤1.050 ≤0.970 ≤0.900 电石电极糊单耗(t/t) ≤0.030 ≤0.025 ≤0.020 机织印染产品(kWh/100m) ≤39 ≤30 ≤25 针织印染产品/(kWh /t) ≤1200 ≤1000 ≤800 煤耗(标煤 (kg/kl) 直流电耗 (kWh/t) 电解锰行业 电石行业 平 国内基本 电耗(kWh/kl) 白酒制造业 水 目 用电量 纺织业(棉印染) 耗标煤量 13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机织印染产品(kg/100m) ≤60 ≤50 ≤35 针织印染产品(kg/ t) ≤1800 ≤1500 ≤1000 可比能耗 (kg 标煤/t 钢) ≤780 ≤720 ≤680 炼钢钢铁料消耗 (kg/t 钢) ≤1090 ≤1080 ≤1070 工序能耗 (kgce/t) ≤430 ≤415 ≤385 钢铁行业(炼钢) 工序能耗(kgce/t) ≤0 ≤-8 ≤-20 钢铁行业(烧结) 工序能耗 (kgce/t) ≤55 ≤51 ≤47 钢铁行业(中厚 板轧钢) 工序能耗 (GJ/t) ≤2.2 ≤1.8 ≤1.7 化纤行业(氨纶) 能(电/煤/油/气)耗(t 标煤/万 元产值) ≤1.2 ≤1.0 ≤0.5 对苯二甲酸单耗 (t/tPET) ≤0.865 ≤0.860 ≤0.858 乙二醇单耗 (t/tPET) ≤0.338 ≤0.335 ≤0.334 POY≤1020 FDY≤1025 POY≤1015 FDY≤1020 PO≤1010 FD≤1015 工业长丝 ≤1065 ≤1050 ≤1030 短纤维 ≤1010 ≤1020 ≤1025 乙烯单耗(kg/t) ≤680 ≤640 ≤600 氧气单耗(kg/t) ≤780 ≤720 ≤680 综合能耗 (kg/t) ≤280 ≤240 ≤213 耗电量(kWh/kL) ≤115 ≤100 ≤85 耗标煤量(kg/kL) ≤130 ≤110 ≤80 综合能耗 (kg/kL ≤170 ≤145 ≤115 平板玻璃单位综合能耗(kg 标 煤/重量箱) ≤20 ≤17.5 ≤13 电消耗(kWh/重量箱) ≤8.6 ≤7.5 ≤6.5 2C2B 涂层 ≤22 ≤18 ≤15 3C3B 涂层 ≤27 ≤23 ≤20 4C4B 涂层 ≤32 ≤28 ≤25 5C5B 涂层 ≤37 ≤33 ≤30 南方≤340 北方≤440 南方≤310 北方≤390 南方≤170 北方≤200 纯牛乳/ 全脂乳粉 纯牛乳/ 全脂乳粉 纯牛乳/ 全脂乳粉 ≤15.0/ ≤40.0 ≤10.0/ ≤22.0 ≤1.0/ ≤10.3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kg 标煤/万元 >40 且≤60 >20 且≤40 ≤20 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kg 标煤/万元 >5 且≤7 >3 且≤5 ≤3 单位产量生产能耗 kg 标煤/万元 >4.5 且≤6.5 >2.5 且≤4.5 ≤2.5 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kg 标煤/吨片 烟 >26 且≤300 >210 且≤260 ≤210 单位产量生产能耗 kg 标煤/吨片 >22 且≤240 >180 且≤220 ≤180 钢铁行业 钢铁行(高炉炼 铁) 长丝 化纤行业(涤纶) 聚酯单耗(kg/t) 基本化学原料制 造业(环氧乙烷/ 乙二醇) 啤酒制造业 平板玻璃行业 汽车制造业(涂 装) 人造板行业(中 密度纤维板) 乳制品制造业 (纯牛乳及全脂 乳粉) 卷烟工业企业 打叶复烤企业 耗电量(kWh/m2) 综合能耗(kg 标煤/m3) 综合能耗(GJ/t) 1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烟 醋纤丝束生产企 业 烟机制造企业 丝束单位产值能耗 kg 标煤/万元 >55 且≤650 >400 且≤550 ≤400 丝束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kg 标煤/ 吨 >1620 且 ≤ 1850 >1420 且≤ 1620 ≤1420 丝束单位产量生产能耗 kg 标煤/ 吨 >1600 且 ≤ 1820 >1400 且≤ 1600 ≤1400 醋片单位产量生产能耗 kg 标煤/ 吨 >2300 且 ≤ 2460 >2200 且≤ 2300 ≤2200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kg 标煤/万元 >60 >30 且≤60 ≤30 单位产值生产能耗 kg 标煤/万元 >25 且≤50 >15 且≤25 ≤15 造纸工业(硫酸 盐化学木浆生产 工艺) 综合能耗(外购能源)kg (标煤)/Adt ≤550 ≤450 ≤400 造纸工业(漂白 化学烧碱法麦草 浆生产工艺) 综合能耗 (外购能源) kg(标煤)/Adt ≤1150 ≤1000 ≤950 造纸工业(漂白 碱法蔗糖浆生产 工艺) 综合能耗 (煤/t 绝干浆) ≤1100 ≤1000 ≤900 制革工业(羊革) 综合能耗(折标煤)/(kg /m2) ≤3.0 ≤2.4 ≤1.8 制革工业(猪轻 革) 综合能耗(标准煤/原皮)(kg /t) ≤540 ≤480 ≤440 单位产品氨耗(kg/t) ≤5.5 ≤4.5 ≤3.5 海水化盐 ≤1.50 ≤1.45 ≤1.42 非海水化盐 ≤1.60 ≤1.55 ≤1.5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折标煤)(kg/t) ≤550 ≤500 ≤400 单位产品氨耗(kg/t) ≤355 ≤350 ≤345 单位产品盐耗(Nacl 折百)/(t/t) ≤1.20 ≤1.17 ≤1.15 ≤340 ≤300 ≤260 ≤450 ≤450 ≤450 ≤1.6 ≤1.4 ≤1.2 ≤1450 ≤1420 ≤1400 ≤0.32 ≤0.26 ≤0.24 ≤1.40 ≤1.30 ≤1.20 ≤980 ≤900 ≤800 ≤1200 ≤1050 ≤950 纯碱行业(氨碱 法) 纯碱行业(联碱 法) 粗铅冶炼业 合成革工业 氯碱工业(聚氯 乙烯) 单位产品盐耗 (Nacl 折百)/(t/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折标煤)(kg/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折合标准 煤计算)(kg/t) 综合能耗(外购能源) (t 标煤/t) 单位产品电石(折标)消耗量 (kg/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折标煤) (不包括水消耗) (t/t) 单位产品汞触媒消耗量(kg/t) 质量分数/% 单位产品综合 ≥30.0 氯碱工业(烧碱) 能耗(折标煤) 质量分数/% (kg/t) ≥42.0 1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质量分数/% ≥95.0 ≤1350 ≤1200 ≤1100 单位产品原盐消耗量 (折百)(kg/t) ≤1570 ≤1555 ≤1535 原煤生产电耗(kWh/t) ≤25 ≤20 ≤15 露天煤矿采煤油耗(kg/t) ≤1.0 ≤0.8 ≤0.5 洗动力煤 ≤ 8 ≤6 ≤5 洗炼焦煤 ≤10 ≤8 ≤7 耗电量(kW•h/kL) ≤200.0 ≤140.0 ≤100.0 综合能耗(折标煤) (kg/kL) ≤35.0 ≤24.0 ≤17.0 单位产品直流电耗 (kW•h/t) ≤120 ≤120 ≤120 单位产品硅氟酸耗 ( kg/t) ≤4.0 ≤3.5 ≤2.5 起动型铅蓄 电池 ≤8.3 ≤7.5 ≤6.5 动力用铅蓄 化成工序耗量 (kWh/ kVAh) 电池 ≤14.9 ≤13.9 ≤11.8 工业用铅蓄 电池 ≤21.0 ≤19.0 ≤17.0 综合能耗(以标油计)/ kg/t ≤30.0 ≤25.0 ≤20.0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折标煤) (kg/t) ≤120 ≤115 ≤106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折标煤) (kg/t) ≤134 ≤123 ≤114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折标煤) (kg/t) ≤110 ≤100 ≤93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 [(kW•h)/t] ≤73 ≤65 ≤62 生产水泥的 水泥企业 ≤115 ≤100 ≤90 水泥粉磨企 业 ≤45 ≤38 ≤35 粗铜(折标煤) ≤500 ≤410 ≤330 阳极铜(折标 煤) ≤550 ≤460 ≤380 粗铜(折标煤) ≤530 ≤430 ≤340 阳极铜(折标 煤) ≤580 ≤480 ≤390 味精工业 综合能耗(外购能源) (t 标煤/t) ≤1.9 ≤1.7 ≤1.5 氧化铝业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折标(kg/t) ≤520 ≤500 ≤400 单面板 ≤35 ≤25 ≤20 印制电路板制造 业 单位印制电路 板耗用电量 (kWh/m2) 双面板 ≤70 ≤55 ≤45 多层板 (2+n 层) ≤(75+30n) ≤(65+25n) ≤(45+20n) 煤炭采选业 葡萄酒制造业 铅电解业 铅蓄电池工业 石油炼制业(沥 青) 水泥工业 选煤电耗 (kWh/t) 可比水泥综合 电耗/ (kW•h)/t 单位产品工艺 能耗 / (kg/t) 铜冶炼业 单位产品综合 能耗/ (kg/t) 1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HDI 板 (2+n 层) ≤(105+60n) ≤(85+50n) ≤(60+40n) 非脱墨制浆 ≤310 ≤280 ≤230 脱墨制浆 ≤390 ≤355 ≤310 造纸工业(废纸 制浆) 综合能耗(折标 煤)(kg/t) 制革工业(牛轻 革) 综合能耗(kg 标煤/ m2 成品革) ≤2.4 ≤2.2 ≤2.0 淀粉工业 耗电量(kW·h/t 淀粉) ≤250 ≤220 ≤200 废铅酸蓄电池铅 回收业 单位综合能耗 (Kg 标煤/t 粗铅) <130 <120 <100 单位电耗 (KWh/t 铅) <100 <100 <100 单位产品冶炼电耗 [(kW•h)/t] ≤8500 ≤8300 ≤8300 综合能耗 (折标煤) (kg/t) ≤1910 ≤1850 ≤185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按标准煤折 算) (kg/t) ≤220 ≤170 ≤130 单位产品直流电耗 [( kW·h) /t] ≤280 ≤260 ≤240 单位产品蒸汽消耗 (t/t) ≤0.75 ≤0.65 ≤0.40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折标煤) (kg /m2) ≤3.0 ≤2.4 ≤1.8 钢铁行业铁合金 铜电解业 制革工业(羊革) 注: 综合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及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综合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 根据综合工业建筑能耗的定义所列出的依据,新建、改建、扩建的单体厂房 或厂房群的综合工业建筑能耗范围是: 1. 为保证正常生产、科研、人员的室内环境的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制 冷系统(包括用于这些系统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制冷机、电动阀门、各 类电机及设备和自控、锅炉、热交换机组等)的全年能耗量。 2. 为保证正常生产、科研、人员的室内外环境的环境保护、防尘防毒和人防 设备、系统的全年能耗量。 3. 用于上述 1 及 2 各种设备及系统的电、汽、水、气等的折算全年能耗量。 注:属于产品和工艺生产设备的能耗不应计入工业建筑能耗,如:工艺用输送生 产材料的气力输送系统。 但用于除尘系统回收粉尘或废料的气力输送系统和压块、 包装设备的能耗应计入工业建筑能耗。 4. 工艺设备设有余热回收系统而回收的热能用于生活、改善室内外环境时, 其余热回收系统的全年能耗计入工业建筑能耗;而回收的热能用于生产时,则不 予计入。 二、综合工业建筑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 1. 可选择各行业有代表性和有实际统计数值的企业,从全厂总能耗量和所 17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列出的工业建筑实际能耗值(也可按这些系统的安装容量及运行数量、时间计算) 求得工业建筑能耗所占比例,再按本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所规定的综合能耗指标按 比例求得综合工业建筑能耗量化指标,并考虑必要的修正。 2. 可选择各行业有代表性和有施工图或扩初设计的、有代表性的数个工厂, 按设计所提供的全年总能耗量和所列出的工业建筑能耗范围和设计提供的数据 (如电容量、用汽量等)计算出综合工业建筑能耗和占总能耗的比例,再按本行 业清洁生产标准所规定的综合能耗指标按比例求得综合工业建筑能耗量化指标, 并考虑必要的修正。 按照计算方法 1 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综合工业建筑能耗指标  工业综合能耗指标  全年工业建筑总能耗 全年工业综合能耗 附录 B 水资源利用及废水指标 行 业 白 项 生产取水量(t/kl) 水 目 平 国内基本 国内先进 国内领先 清香型 ≤25 ≤20 ≤16 浓、酱香型 ≤35 ≤30 ≤25 1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酒 水的重复利用率(冷却水)(%) ≥70 ≥80 ≥90 制 废水产生量 (m3/kl) 清香型 ≤22 ≤18 ≤14 浓、酱香型 ≤30 ≤24 ≤20 清香型 ≤130 ≤100 ≤90 造 COD 产生量 (kg/kl) 浓、酱香型 ≤150 ≤120 ≤100 清香型 ≤70 ≤55 ≤45 业 BOD 产生量 (kg/kl) 浓、酱香型 ≤80 ≤65 ≤55 0 ≥50% 100 0 ≥50% 100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 (m3/万只标管) ≤5500 ≤4500 ≤3500 废水产生量(m3/万只标管) ≤4800 ≤3800 ≤3000 废水中 Cr(VI)产生量 (kg/万只标管) ≤0.30 ≤0.18 ≤0.12 废水中总铅产生量 (kg/万只标管) ≤0.12 ≤0.07 ≤0.05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t/t 氨) ≤60.0 ≤40.0 ≤20.0 水的重复利用率(循环利用)(%) ≥85.0 ≥90.0 ≥95.0 含氰废水 ≥85.0 ≥90.0 ≥95.0 含氨废水 ≥90.0 ≥95.0 ≥98.0 水 的 重 复 利 用 黄酱水 率(废水回收利用) 锅底水 (%) 彩 色 显像管 生 产 水的重复利用 率(废水回收利 用)(%) 氮 肥 制 造 业 含碳黑废水 ≥98.0 废水量(kg/t 氨) ≤50 ≤30 ≤10 废水氨氮含量(kg/t 氨) ≤7.5 ≤3.6 ≤0.6 废水 COD 含量(kg/t 氨) ≤14 ≤6.0 ≤1.5 废水氰化物含量(kg/t 氨) ≤0.05 ≤0.01 ≤0.003 废水 SS 产生量(kg/t 氨) ≤10.0 ≤3.0 ≤0.7 废水石油类(kg/t 氨) ≤0.5 ≤0.2 ≤0.1 废水挥发酚(kg/t 氨) ≤0.01 ≤0.003 ≤0.002 废水硫化物(kg/t 氨) ≤0.05 ≤0.02 ≤0.01 废水 pH 值 6.0≤pH≤9.0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t/m2) 电 镀 行 业 综 合 电 镀 类 镀件 带出 液污 染物 产生 指标 ≤0.5 ≤0.3 ≤0.1 氰化 镀种 总氰化物 (g/m2) ≤1.0 ≤0.7 ≤0.7 镀锌 镀层 钝化 工艺 六价铬(g/m2) ≤2.0 ≤0.13 ≤0.0 酸性 镀铜 总铜(g/m2) ≤2.5 ≤2.1 ≤1.0 镀镍 总镍(g/m2) ≤0.71 ≤0.6 ≤0.3 镀装 六价铬(g/m2) ≤4.6 ≤3.9 ≤2.0 19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饰铬 镀硬 铬 印制 线路 板类 电解铝行业 电解锰 行 业 单位产品消耗 新鲜水量(t/m2) 六价铬 ≤1.3 ≤1.0 ≤0.1 单面板 ≤0.5 ≤0.3 ≤0.2 双面板 ≤1.0 ≤0.6 ≤0.4 蚀刻液回收利用指标(%) ≥70 100 镀件带出液污 染物产生指标 总铜(g/m2) ≤2.5 ≤2.1 ≤1.0 水的重复利用率(冷却水) 100% 100% 100% 矿渣含水率(%) ≤28 ≤26 ≤24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t 锰) ≤6 ≤4 ≤2 冬季 ≥70 夏季 ≥40 ≥60 ≥80 ≤2 ≤1 ≤0.8 机织印染产品 (t/100m) ≤3.8 ≤3.0 ≤2.0 纺 针织印染产品 (t/t) ≤200 ≤150 ≤100 织 机织印染产品 (t/100m) ≤3.0 ≤2.4 ≤1.6 业 针织印染产品 (kg/t) ≤160 ≤120 ≤80 (棉印染) 机织印染产品 (kg/100m) ≤2.5 ≤2.0 ≤1.4 针织印染产品 (kg/t) ≤100 ≤75 ≤50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t 蔗) ≤3.5 ≤2.0 ≤1.0 水的重复利用率(%) ≥70 ≥80 ≥90 吨蔗废水产生量(m3/t) ≤4.0 ≤2.6 ≤1.6 吨蔗 COD 产生量(m3/t) ≤3.5 ≤2.0 ≤1.0 吨蔗 SS 产生量(kg/t) ≤1.6 ≤1.0 ≤0.3 生产取水量(m3 水/t 钢) ≤16 ≤10 ≤6 废水排放量(m3/t 钢) ≤6.0 ≤4.0 ≤2.0 COD 排放量(kg/t 钢) ≤0.9 ≤0.5 ≤0.2 石油类排放量(kg/t 钢) ≤0.120 ≤0.040 ≤0.015 ≤25 ≤20 ≤17 炼钢连铸废水量(m3/t 钢) ≤25 ≤20 ≤18 热轧板/带/管材废水量 (m3/t 材) ≤60 ≤50 ≤40 热轧棒/线/型材废水量 (m3/t 材) ≤45 ≤35 ≤25 电石行业 水的重复利用率 (冷却水)(%) 水单耗(新鲜水、冷却水)(m3/t) 生产取水量 废水产生量 COD 产生量 甘 糖 制 糖 业 钢 绩效 指标 炼钢转炉废水量(m3/t 钢) 铁 行 废 水 指 标 20 ≥9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冷轧废水量(m3/t 材) 业 短 流 程 钢铁行业 (高炉炼铁) ≤60 ≤50 ≤45 水的重复利用率(%) ≥90 ≥93 ≥95 生产取水量(m3 水/t 钢) ≤16.0 ≤10.0 ≤6.0 废水排放量(m3/t 钢) ≤13.0 ≤9.0 ≤4.5 COD 排放量(kg/t 钢) ≤0.9 ≤0.5 ≤0.2 石油类排放量(kg/t 钢) 炼钢电炉废水量(m3/t 钢) 产生 轧钢管材废水量(m3/t 材) 指标 轧钢棒/线材废水量 (m3/t 材) 生产水复用率(%) ≤0.12 ≤0.04 ≤0.015 ≤45 ≤35 ≤30 ≤50 ≤40 ≤20 ≤45 ≤35 ≤25 ≥90 ≥93 ≥95 生产取水量(m3 水/t 钢) ≤2.4 ≤1.5 ≤1.0 水的重复利用率(%) ≥97 绩效 指标 0 0 0 生产取水量(m3 水/t 钢) ≤3.0 ≤2.5 ≤2.0 水的重复利用率(%) ≥96 ≥97 ≥98 废水排放量(m3/t 钢) ≤1.5 ≤1.5 ≤1.5 石油类排放量(kg/t 钢) ≤0.03 ≤0.015 ≤0.008 COD 排放量(kg/t 钢) ≤0.75 ≤0.225 ≤0.15 钢铁行业 (烧结) 生产取水量(m3 水/t 钢) ≤0.35 ≤0.3 ≤0.25 水的重复利用率(%) ≥90 ≥93 ≥95 钢铁 行业 (中厚板轧钢) 生产取水量(m3 水/t 钢) ≤1.0 ≤0.75 ≤0.45 水的重复利用率(%) ≥94 ≥96 ≥98 废油回收率(%) ≥90 ≥95 ≥100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t/t) ≤110 ≤60 ≤40 CODcr 产生量(kg/t) ≤140 ≤28 ≤6.0 DMF 产生量(kg/t) ≤25 ≤11 ≤4 DMAc 产生量(kg/t) ≤20 ≤8 —— 溶剂回收率(%) ≥90 ≥95 ≥99 工艺用水回用率(%) ≥75 ≥80 ≥85 聚酯 ≤1.70 ≤1.50 ≤0.90 涤纶 ≤12.0 ≤7.0 ≤4.0 聚酯 ≤0.90 ≤0.70 ≤0.30 涤纶 ≤1.6 ≤1.4 ≤1.2 聚酯 ≤8.0 ≤4.0 ≤2.3 涤纶 ≤2.3 ≤2.0 ≤1.8 聚酯 ≤0.45 ≤0.40 ≤0.35 长丝 ≤0.10 ≤0.06 ≤0.04 短纤维 ≤0.90 ≤0.77 ≤0.54 钢铁行业 (炼钢) 化 纤 行 业 (氨纶) 废水排放量 ≥98 单位产品消耗新 鲜水量(t/t) 化 纤 行 业 (涤纶) 废水产生量(t /t) CODcr 产生量(kg /t) VOC 产生量(kg/t) 乙二醇回收利用率(%) 基本化学原料制 造业(环氧乙烷/ 100 耗脱盐水量(t/t) ≤1.6 ≤0.8 ≤0.4 废水产生量(t/t) ≤4.0 ≤2.0 ≤1.5 21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乙二醇) 啤酒 制造业 平板 玻璃 行业 汽车 制造业 (涂装) 人造板行业 (中密度纤维板) 乳制 品制 造业 COD 产生量(kg/t) ≤3.0 2.0~3.0 ≤2.0 生产取水量(m3/kl) ≤9.5 ≤8.0 ≤6.0 废水产生量(m3/kl) ≤8.0 ≤6.5 ≤4.5 COD 产生量(处理前) (kg/kl) ≤14.0 ≤11.5 ≤9.5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重 量箱) ≤0.4 ≤0.2 ≤0.1 水的重复利用率(废水回收利) (%) ≥80 ≥90 100 废水产生量(m3/重量箱) ≤0.16 ≤0.10 ≤0.05 COD 产生量(g/重量箱) ≤16 ≤5 ≤2 SS 产生量(g/重量箱) ≤15 ≤8 ≤3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m2) ≤0.3 ≤0.2 ≤0.1 水的重复利用率(循环利用)(%) ≥60 ≥70 ≥85 废水产生量(m3/m2) ≤0.27 ≤0.18 ≤0.09 COD 产生量(g/m2) ≤200 ≤150 ≤100 总磷产生量(g/m2) ≤20 ≤10 ≤5 废水综合利用率(%) 100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t) ≤7.0 ≤3.5 ≤1.0 COD 产生量(kg/t) ≤14.0 ≤7.0 ≤2.0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t) ≤120.0 ≤70.0 ≤30.0 COD 产生量(kg/t) ≤48.0 ≤28.0 ≤12.0 溶剂消耗(kg/t) <5.0 ≤1200 (400*) ≤0.18 <2.5 ≤800 (300*) ≤0.12 <1.0 ≤500 (200*) ≤0.06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m3/万支) ≤0.6 ≤2.0 (24.0*) ≤0.3 ≤0.4 ≤1.0 (10.0*) ≤0.2 ≤0.2 ≤0.4 (6.0*) ≤0.1 水的重复利用率(循环利用) (%) ≥ 85 ≥ 90 ≥ 95 废水产生量(m3/万支) ≤0.08 ≤0.06 ≤0.04 CODcr 浓度(mg/l) ≤1200 ≤800 ≤500 本 色 硫 酸 盐 化 学 木 浆 生产取水量(m3/Adt) ≤60 ≤45 ≤35 废水产生量(m3/Adt) ≤50 ≤40 ≤30 CODCr 产生量(kg/Adt) ≤70 ≤50 ≤35 BOD5 产生量(kg/Adt ≤25 ≤18 ≤12 SS 产生量(kg/Adt) ≤20 ≤15 ≤10 白泥综合利用率(%) ≥85 ≥90 ≥98 水的重复利用率(%) ≥80 ≥85 ≥90 黑液提取率(%) ≥95 ≥96 ≥99 碱回收率(%) ≥92 ≥95 ≥97 漂 白 生产取水量(m3/Adt) ≤90 ≤70 ≤50 废水产生量(m3/Adt) ≤80 ≤60 ≤45 纯牛乳 全脂 乳粉 食 用 植物油 (豆油和豆粕)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kg/t) 浸出废水产生量(m3/t) 精炼废水产生量*(m3/t) COD 产生总量(kg/t) 烟草 加工业 造 纸 工 业 (硫 酸 盐 化 学 木 浆 2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生 产 工 艺) 硫 酸 盐 化 学 木 浆 造 纸 工 业 (漂白 化学烧碱 法麦草浆 生产工艺) 造 纸 工 业 (漂白碱法 蔗糖浆 生产工艺) 制 革 工 业 (羊革) 制革 工业 (猪轻革) 纯 碱 行 氨碱法 CODCr 产生量(kg/Adt) ≤100 ≤70 ≤55 BOD5 产生量(kg/Adt) ≤35 ≤25 ≤20 SS 产生量(kg/Adt) ≤25 ≤20 ≤15 AOX 产生量(kg/Adt) ≤2.6 ≤2.0 ≤1.0 白泥综合利用率(%) ≥85 ≥90 ≥98 水的重复利用率(%) ≥80 ≥82 ≥85 黑液提取率(%) ≥95 ≥96 ≥99 碱回收率(%) ≥92 ≥95 ≥97 生产取水量(m3/Adt) ≤130 ≤110 ≤100 废水产生量(m3/Adt) ≤150 ≤120 ≤90 CODCr 产生量(kg/Adt) ≤250 ≤200 ≤160 BOD5 产生量(kg/Adt) ≤75 ≤60 ≤45 SS 产生量(kg/Adt) ≤100 ≤80 ≤60 AOX 产生量(kg/Adt) ≤3.0 ≤2.5 ≤1.5 水的重复利用率(%) ≥60 ≥70 ≥80 白泥残碱率 (以 Na2O 计) (%) ≤1.5 ≤1.2 ≤1.0 黑液提取率(%) ≥80 ≥85 ≥88 碱回收率(%) ≥70 ≥75 ≥78 取水量(m3/t 绝干浆) ≤150 ≤130 ≤110 碱回收率(%) ≥75 ≥80 ≥85 黑液提取率(%) ≥85 ≥88 ≥92 碱回收白泥综合利用率(%) ≥50 ≥75 ≥95 水的重复利用率(%) ≥60 ≥70 ≥80 废水量负荷(m3/t 绝干浆) ≤135 ≤120 ≤100 CODCr (kg/t 绝干浆) 烧碱法 ≤230 ≤165 ≤110 硫酸盐法 ≤265 ≤195 ≤130 BOD5 (kg/t 绝干浆) 烧碱法 ≤70 ≤50 ≤35 硫酸盐法 ≤80 ≤60 ≤40 SS(kg/t 绝干浆) ≤120 ≤80 ≤50 生产取水量(m3/m2) ≤0.3 ≤0.27 ≤0.15 废水产生量(m3/m2) ≤0.27 ≤0.20 ≤0.12 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g/m2) ≤400 ≤300 ≤150 氨氮产生量(g/m2) ≤60 ≤50 ≤30 总铬产生量(g/m2) ≤0.6 ≤0.5 ≤0.3 水的重复利用率(废水回收利 用)(%) ≥30 ≥50 ≥80 水的重复利用率(%) ≥60 ≥60 ≥65 单位产品消耗新鲜水量(t/t) ≤62 ≤52 ≤47 废水产生量(m3/t) ≤60 ≤50 ≤45 COD 产生量(kg/t) ≤140 ≤100 ≤60 单位产品耗新鲜水量(m3/t) ≤16 ≤13 ≤12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15 ≤12 ≤10 水的重复利用率(%) ≥85 ≥90 ≥92 23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业 联碱法 粗铅炼制业 单位产品耗新鲜水量(m3/t) ≤10 ≤7 ≤3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8 ≤6 ≤2 水的重复利用率(%) ≥85 ≥90 ≥95 单位产品新鲜水用量(t/t) ≤25 ≤15 ≤10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t/t) ≤12 ≤8 ≤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0 ≥95 ≥98 干法 ≤4.0 ≤3.5 ≤3.0 湿法 ≤9 ≤8 ≤7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 (t/t) 干法 ≤3.5 ≤3.0 ≤2.7 湿法 ≤8 ≤7 ≤6 单位产品 CODCr 产生 量 干法 ≤7 ≤5.5 ≤4 湿法 ≤32 ≤25 ≤18 废水中 DMF 产生量 (kg/t) 干法 ≤0.35 ≤0.29 ≤0.24 湿法 ≤1.60 ≤1.33 ≤1.08 水重复利用率(%) ≥65 ≥70 ≥75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不含去离子 水)(t/t) ≤12.0 ≤10.5 ≤9.0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40.0 ≤35 ≤12 单位产品 CODCr 产生量(kg/t) ≤24 ≤22 ≤20 单位产品废水中总汞产生量(g/t) ≤2.0 ≤1.8 ≤1.5 废水回用率(%) ≥75 ≥80 ≥90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不含去离子 水)(t/t) ≤10.0 ≤8.5 ≤7.5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6.0 ≤5.8 ≤5.6 单位产品 CODCr 产生量(kg/t) ≤1.5 ≤1.0 ≤0.72 废水回用率(%) ≥75 ≥80 ≥90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t/t) ≤9.0 ≤8.5 ≤8.0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14 ≤12 ≤10 氯水回收利用率(%) 100 100 100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不含纯水) (t/t) ≤7.5 ≤6.5 ≤6.0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6.4 ≤6.4 ≤6.0 氯水回收利用率(%) 100 100 100 原煤生产水耗(不 井工煤矿 含选煤厂)(m3/t) 露天煤矿 ≤0.3 ≤0.2 ≤0.1 ≤0.4 ≤0.3 ≤0.2 选煤补水量(m3/t) ≤0.15 ≤0.1 ≤0.1 矿井废水化学需氧量产生量(g/t) ≤300 ≤200 ≤100 选煤废水化学需氧量产生量(g/t) 水资源短缺 矿区 一般水资源 矿井水利用率(%) 区 水资源丰富 矿区 (其中工业用 ≤40 ≤30 ≤25 ≥90 ≥95 100 ≥70 ≥80 ≥90 ≥70 (≥80) ≥75 (≥80) ≥80 (100) 取水量(m3/t) 合 成 革 工 业 电石法 聚氯乙 烯 氯 碱 行 业 氯 碱 行 业 乙烯法 聚氯乙 烯 隔膜法 烧碱 离子膜 法烧 碱 煤 矿 采 选 业 2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水) 水质复杂矿 区 露天煤矿疏干水利用率(%) 葡 萄 酒 制 造 业 ≥70 ≥70 ≥70 ≥80 100 耗水量(m3/kL) ≤6.0 ≤4.0 ≤2.0 废水产生量(m3/kL) ≤5.2 ≤3.6 ≤1.8 化学需氧量(CODCr)产生量 (kg/kL) ≤7.0 ≤5.5 ≤3.5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80.0 ≥90.0 ≥95.0 耗水量(m3/kL) ≤3.6 ≤2.4 ≤1.2 废水产生量(m3/kL) 化学需氧量 CODCr 产生量 (kg/kL)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电池外化 起动型铅 成 电池内化 取 水 量 蓄电池 成 量 ( t/ 动力用铅蓄电池 kVAh) 工业用铅蓄电池 ≤3.1 ≤2.2 ≤1.1 ≤6.5 ≤5.5 ≤3.5 ≥80.0 ≥90.0 ≥95.0 ≤0.11 ≤0.09 ≤0.08 ≤0.07 ≤0.06 ≤0.05 ≤0.13 ≤0.11 ≤0.09 ≤0.18 ≤0.15 ≤0.13 ≤0.03 ≤0.025 ≤0.02 ≥60 ≥70 ≥85 ≤0.1 ≤0.08 ≤0.07 ≤0.06 ≤0.05 ≤0.04 ≤0.12 ≤0.10 ≤0.08 工业用铅蓄电池 ≤0.16 ≤0.14 ≤0.12 组装 ≤0.027 ≤0.022 ≤0.018 铅蓄电池 ≤15 ≤11 ≤5 组装 ≤0.5 ≤0.4 ≤0.3 单位用水量(t/t) 0.100 0.070 0.05 氧化沥 青 含油污水单排量(t/t) ≤0.045 ≤0.040 ≤0.036 单位用水量(t/t) ≤0.1 ≤0.07 ≤0.05 溶剂脱 沥青 含油污水单排量(t /t) ≤0.050 ≤0.045 ≤0.040 化学需氧量(COD)(mg/L) ≤550 ≤500 ≤450 单位熟料新鲜水用量(t/t) ≤0.75 ≤0.5 ≤0.3 循环水利用率(%) ≥85 ≥90 ≥95 单位产品新水耗量(t/t) ≤25 ≤23 ≤20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20 ≤18 ≤15 单 位 产 品 CODCr 产生量(g/t) 闪速熔炼 ≤5500 ≤4000 ≤3500 熔池熔炼 ≤1100 ≤900 ≤700 ≥95 ≥96 ≥97 进入废水 处理后 处理后 葡萄酒 制 造 业 葡萄原 酒制造 业 铅 蓄 电 池 行 业 组装 水重复利用率(%) 电池外化 成 起动型 铅蓄电 池 电池内化 废水产 成 生量(t/ kVAh) 动力用铅蓄电池 COD 产 生 量 ( g/ kVAh) 石油 炼制 (沥青) ≥70 水泥工业 铜 冶 炼 业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生产作业面废水 2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处理系统 回用 回用 取水量(m3/t) ≤65 ≤60 ≤55 废水产生量(m3/t) ≤60 ≤55 ≤50 化学需氧量(CODCr)产生量(kg/t) ≤120 ≤110 ≤100 氨氮(NH3-N)产生量(kg/t) ≤18 ≤16.5 ≤15 冷却水重复利用率(%) ≥75 ≥80 ≥85 蒸汽冷凝水利用率(%) ≥50 ≥60 ≥70 拜 耳 法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m3/t) ≤4.5 ≤3.6 ≤3.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0 ≥93 ≥96 蒸汽冷凝水利用率(%) 100 100 100 联 合 法 单位产品新鲜水耗(m3/t) ≤7 ≤5 ≤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0 ≥93 ≥96 蒸汽冷凝水利用率(%) 100 100 100 单面板 ≤0.36 ≤0.26 ≤0.17 双面板 多层板 (2+n 层) HDI 板 (2+n 层) 单面板 ≤1.32 ≤ (1.3+0.5n) ≤ (1.3+0.8n) ≤0.30 ≤0.90 ≤ (0.9+0.4n) ≤ (1.0+0.6n) ≤0.22 ≤0.50 ≤ (0.5+0.3n) ≤ (0.6+0.5n) ≤0.14 双面板 多层板 (2+n 层) HDI 板 (2+n 层) ≤1.32 ≤ (1.3+0.49n) ≤ (1.3+0.79n) ≤0.78 ≤ (0.78+0.39n) ≤ (0.85+0.59n) ≤0.42 ≤ (0.42+0.29n) ≤ (0.52+0.49n) 单面板 ≤100 ≤80 ≤40 ≤300 ≤ (300+100n) ≤ (300+120n) ≥30 ≤180 ≤ (180+60n) ≤ (200+80n) ≥45 ≤100 ≤ (100+30n) ≤ (120+50n) ≥55 ≥80 ≥88 ≥95 非脱墨制 ≤18 ≤13 ≤9 脱墨制浆 ≤22 ≤18 ≤13 非脱墨制 ≤15 ≤11 ≤8 脱墨制浆 ≤20 ≤15 ≤11 单位产品 CODCr 产生量(kg/t) 非脱墨制 ≤33 ≤33 ≤28 脱墨制浆 ≤44 ≤44 ≤36 单位产品 BOD5 产生量(kg/t) 非脱墨制 ≤13 ≤13 ≤11 脱墨制浆 ≤17 ≤17 ≤14 悬浮物(SS)产生 量/(kg/t) 非脱墨制 ≤22 ≤22 ≤18 脱墨制浆 ≤27 ≤27 ≤22 工业用水重复利 用率/% 非脱墨制 ≥85 ≥90 ≥95 脱墨制浆 ≥80 ≥85 ≥90 味 精 工 业 氧 化 铝 业 单位产品耗新鲜 水量(m3/m2) 印 制 电 路 板 制 造 业 单位产品废水产 生量(m3/m2) 双面板 多层板 (2+n 层) HDI 板 (2+n 层)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单位产品 COD 产 生量(g/m2) 金属铜回收率(%) 新鲜水用量(m3/t) 废水产生量(m3/t) 造 纸 工 业 (废纸制浆) 2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取水量(m3/m2 成品革) ≤0.40 ≤0.36 ≤0.32 水重复利用率(%) ≥35 ≥50 ≥65 废水产生量(m3/ m2 成品革) ≤0.36 ≤0.32 ≤0.28 产生量(g/ m2 成品革) ≤850 ≤740 ≤630 氨氮产生量(g/ m2 成品革) ≤72 ≤58 ≤45 总铬产生量(g/ m2 成品革) ≤7.2 ≤4.8 ≤3.5 取水量(m3/t 淀粉) ≤6.0 ≤4.5 ≤3.0 水重复利用率(%) ≥60 ≥70 ≥85 废水产生量(m3/t 淀粉) ≤5.0 ≤4.0 ≤2.8 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kg/t 淀粉) ≤32 ≤24 ≤14 氨氮产生量(kg/t 淀粉) ≤0.3 ≤0.24 ≤0.16 玉米浸泡水综合利用率(%) ≥90 ≥95 ≥100 火法冶 炼类 废水循环利用率(%) >90 >93 >95 湿法冶 金类 废水循环利用率(%) >90 >93 >95 新水消耗(m3/t) ≤10.0 ≤8.0 ≤5.0 水重复利用率(%) ≥90 ≥95 ≥95 新水消耗(m3/t) ≤10.0 ≤8.0 ≤5.0 水重复利用率(%) ≥90 ≥95 ≥95 单位产品蒸汽消耗(t/t) ≤0.75 ≤0.65 ≤0.40 单位产品耗水量(m3/t) ≤5.0 ≤4.0 ≤3.5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t) ≤2.0 ≤1.5 ≤1.2 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COD)产生 量(g/t) ≤90 ≤70 ≤60 单位产品铅(Pb2+)产生量(g/t) ≤4.0 ≤3.5 ≤3.2 单位产品镍(Ni2+)产生量(g/t) ≤0.100 ≤0.085 ≤0.080 单位产品总砷产生量(mg/t) ≤20 ≤18 ≤16 单位产品取水量(m3/m2) ≤0.3 ≤0.27 ≤0.15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m2) ≤0.27 ≤0.20 ≤0.12 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COD)产 生量(g/m2) ≤400 ≤300 ≤150 单位产品氨氮产生量(g/m2) ≤60 ≤40 ≤30 单位产品总铬产生量(g/m2) ≤0.6 ≤0.5 ≤0.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30 ≥50 ≥80 制 革 工 业 (牛轻革) 淀 粉 工 业 废 铅 酸 蓄 电 池 铅 回 收业 钢铁 行业 (铁合 金) 硅铁产 品 电炉高 碳锰铁 产品(熔 剂法) 铜 电 解 业 制 革 工 业 (羊革) COD 注: 1、单位产品产量消耗新鲜水量:一定时间段内,消耗在与生产全过程相关的全 部产品上的新鲜水平均消耗量,重复利用水量不重复计算。 27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理论上,“单位产品产量消耗新鲜水量”不包括生产区内的生活、办公等用 水量,鉴于部分清洁生产标准将生产区内非生产用水计算在内,为保持一致,本 导则暂时仍采用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数据。 2、生产取水量:指生产中取用的自来水、井水、江水、河水等新鲜水量;消耗 于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包括机修、碱回收站、空压站、污水处理场等),不计 入生产过程中重复利用和末端处理回用的水量。 附属生产部门(包括办公、绿化、厂内食堂和车间浴室、卫生间等)用水量 是否计入“生产取水量”应与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保持一致。 3、水的重复利用率:包括水的循环利用率和复用利用率。 4、表中带“*”为油脂精炼指标。 附录 C 气态及固态废物产生和利用指标 行业 氮肥制造 业 水平 项目 含 H2S 气体回收利用率, % 国内基本 国内先进 国内领先 90 95 98 100 CO 再生气回收利用率, % 废气含氨量,kg/t 氨 ≤15.0 28 ≤10.0 ≤5.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颗粒物,kg/t 氨 电解铝行 业 ≤1.0 ≤0.7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集气效率,% ≥95 ≥96 ≥98 净化效率,% ≥97 ≥98 ≥99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全氟产生量,kg/ t ≤20 ≤18 ≤16 粉尘产生量,kg/ t ≤40 矿渣产生量,t/t ≤6.9 ≤6.4 ≤5.8 阳极泥产生量,kg/t ≤150 ≤100 ≤50 粉尘回收利用率, % 90 95 99 矿渣利用率,% 10 30 50 固体污染物 电解锰行 业 ≤1.5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100 阳极渣利用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按 单位电石折 标记) 电石行业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污染物指标 (不包括自 备电厂排污 量) 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 (高炉炼 铁)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稀 土渣,矾渣 等特殊渣除 外) 污染物产生 控制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30 电石炉炉气粉尘, t/t ≤0.075 ≤0.070 ≤0.060 出炉口烟气粉尘, t/t ≤0.020 ≤0.005 ≤0.004 焦炭烘干窑尾气粉 尘,t/t ≤0.035 ≤0.025 ≤0.020 电石炉炉气粉尘利 用率,% 100 焦炭烘干窑尾气粉 尘利用率,% 100 出炉口烟气粉尘利 用率,% 100 烟/粉尘排放量, kg/t 钢 ≤4.0 ≤2.0 ≤1.0 SO2 排放量, kg/t 钢 ≤2.5 ≤2.0 ≤1.0 高炉煤气回收利用 率,% ≥93 转炉煤气回收热量, kgce/t 钢 ≥18 ≥21 ≥23 含铁尘泥回收利用 率,% ≥90 ≥95 100 高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转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烟粉尘排放量,kg/t ≤0.30 ≤0.20 ≤0.10 SO2 产生量,kg/t ≤0.10 ≤0.05 ≤0.02 高炉渣回收利用率 (特殊渣除外),% ≥97.0 100 高炉瓦斯灰/泥回收 利用率,% ≥99.0 100 29 ≥9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钢铁行业 (炼钢) 钢铁行业 (烧结) 污染物产生 控制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污染物产生 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污染物指标 钢铁行业 (中厚板 轧钢) 化纤行业 (氨纶)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化纤行业 (涤纶)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烟粉尘排放量,kg/t ≤0.18 ≤0.09 ≤0.06 钢渣利用率,% ≥90 ≥95 100 尘泥回收利用率, % 100 烧结机头 SO2 产生 量,kg/t ≤3.0 ≤1.5 ≤0.9 烧结机头烟尘产生 量,kg/t ≤4.0 ≤3.0 ≤2.0 烧结粉尘回收利用 率, % ≥99.5 烟尘排放量,kg/t ≤0.05 ≤0.01 ≤0.005 SO2 排放量,kg/t ≤0.1 ≤0.05 ≤0.005 氧化铁皮回收率, % ≥95 废油回收率,% ≥90 ≥95 100 生产水复用率,% ≥94 ≥96 ≥98 DMF 或 DMAc 产生量, kg/t DMF≤30 DMAc≤8 DMF≤20 DMAc≤5 DMAc≤2 SO2,kg/t ≤30 ≤20 ≤12 烟尘,kg/t ≤5 ≤3 ≤2 废丝,kg/t ≤25 ≤20 ≤10 废渣,kg/t ≤20 ≤15 ≤8 溶剂回收率,% ≥90 ≥95 ≥99 工艺用水回用率, % ≥75 ≥80 ≥85 SO2 产 生 量 , kg /t ≤1.20 ≤0.90 ≤0.70 .废丝、废料产生量, kg/t ≤25 ≤20 ≤10 100 100 乙二醇回收利用率, % 100 废丝、废料回收利 用率,% 100 三甘醇废液回收利 用率(%) 100 基本化学 原料制造 业(环氧 乙烷/乙 二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装置正常废气产生 量/(kg/t) ≤500 啤酒制造 业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二氧化碳(发酵产 生)回收利用率,% 50% 以 上 回 收并利用 30 ≤300 ≤100 回收并利用所有可回收的二氧化 碳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平板玻璃 行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单 位成品)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汽 车 制 造 污染物产生 业(涂装) 指标 人造板行 业(中密 度纤维板) 食用植物 油(豆油 和豆粕)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治理前) SO2 产生量, kg/重量箱 ≤0.61 ≤0.44 ≤0.11 NOx 产生量, kg/重量箱 ≤0.8 ≤0.6 ≤0.4 颗粒物产生量,kg/ 重量箱 ≤0.120 ≤0.096 ≤0.072 废玻璃回收率,% 100 原料车间粉尘回收 利用率,% 100 镁铬砖回收利用率 (推荐指标),% 100 2C2B 涂层 ≤70 ≤50 ≤30 3C3B 涂层 ≤80 ≤60 ≤40 4C4B 涂层 ≤90 ≤70 ≤50 5C5B 涂层 ≤100 ≤80 ≤60 作业环境空气中甲 醛浓度,mg/m3 ≤0.5 ≤0.3 作业环境空气中木 粉尘浓度,mg/m3 ≤3 ≤2 有机废气 (VOC) 产 生 量 , g/m2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工艺废渣综合利用 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浸出尾气残留溶剂 浓度,g/m3 ≤30 ≤10 ≤5 锅炉废气,烟尘, mg/m3 ≤150 ≤100 ≤50 锅炉废气,二氧化 硫,mg/m3 ≤600 ≤400 ≤100 烟草粉尘(除尘排 放口),mg/m3 ≤120 ≤100 ≤50 车间粉尘,mg/m3 ≤2 ≤1.5 ≤1 厂界,昼 ≤70 ≤60 ≤55 厂界,夜 ≤55 ≤50 ≤45 制丝车间 ≤88 ≤83 ≤80 卷接包车间 ≤88 ≤85 ≤80 除尘房 ≤100 ≤90 ≤85 烟草粉尘压棒的比 例,% <50 ≥50 ≥98 危险废物集中交有 ≥80 ≥90 100 气 烟草加工 业 噪声 废物 31 10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资质单位回收率, % 造纸工业 ( 硫 酸 盐 废物回收利 化 学 木 浆 用指标 生产工艺) 造纸工业 (漂白化 学烧碱法 麦草浆生 产工艺)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备料渣(指木屑等) 综合利用率,% 100 污泥综合利用率, % 100 污泥综合利用率, % 100 碱回收白泥综合利 用率,% ≥50 蔗髓综合利用率, % ≥75 ≥95 浆渣综合利用率, % ≥90 ≥95 皮类固体废物产生 量,kg/m2 ≤0.8 ≤0.6 ≤0.4 原皮废料,% ≥80 ≥90 100 废毛,% ≥80 ≥90 100 革灰,% ≥80 ≥90 100 革坯边角,% ≥80 ≥90 100 纯 碱 行 业 废物回收利 (氨碱法) 用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 利用率,% — ≥10 ≥20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单位产品二氧化硫 产生量/制酸尾气 ≤8 ≤4 ≤2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率,% ≥60 ≥80 ≥90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溶剂回收 率,% 污染物 产生指 标(末 电 端处理 石 前) 单位产品精馏、干 燥尾气废气产生量, m3/t 单位产品电石渣产 生量(干基),t/t 法 电石渣综合利用率, % 造纸工业 ( 漂 白 碱 废弃物综合 法 蔗 糖 浆 利用指标 生产工艺) 制革工业 (羊革)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制 革 工 业 废物回收利 (猪轻革) 用指标 粗铅冶炼 业 合成革工 业 氯碱工业 (聚氯乙 烯) 氯碱工业 废物回 收利用 指标 隔 污染物 ≥75 ≥95 干法 ≥70 ≥80 ≥90 湿法 ≥72 ≥82 ≥92 ≤13000 ≤12500 ≤12000 ≤1.70 ≤1.65 ≤1.60 100 精馏尾气中氯乙烯 (VCM)回收率,% ≥95.0 ≥97.0 ≥99.5 单位产品盐泥产生 ≤50.0 ≤45.0 ≤40.0 3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烧碱) 膜 产生指 法 标(末 端处理 前) 污染物 离 产生指 子 标(末 膜 端处理 法 前) 煤炭采选 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葡萄酒制 造业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量(干基),kg/t 单位产品废石棉绒 产生量,kg/t ≤0.14 ≤0.12 ≤0.10 单位产品盐泥产生 量(干基),kg/t ≤50.0 ≤45.0 ≤40.0 采煤煤矸石产生量 (t /t) ≤0.1 ≤0.05 ≤0.03 原煤筛分、破碎、 转载点前含尘浓度, mg/m3 ≤4000 煤炭风选设备通风 管道、筛面、转载 点等除尘设备前的 含尘浓度,mg/m3 ≤4000 当年抽采瓦斯利用 率,% ≥60 ≥70 ≥85 当年产生的煤矸石 综合利用率,% ≥70 ≥75 ≥80 皮渣及发 酵渣产生 量,t/kL 红葡萄酒、桃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0.7 ≤0.5 ≤0.4 山葡萄酒 ≤1.9 ≤1.5 ≤1.2 皮渣及发酵渣回收 利用率,% 100 废硅藻土处置率, % 100%进行处理或利用,不直接排入下水道或环境中 酒石沉淀回收处置 率,% 100 ≥95 红葡萄酒、桃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0.7 ≤0.5 ≤0.4 山葡萄酒 ≤1.9 ≤1.5 ≤1.2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皮渣及发 酵渣产生 量,t/kL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皮渣及发酵渣回收 利用率,% 铅电解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单位产品铅尘产生 量(以 Pb 计), kg/t ≤20 ≤12 ≤8 铅蓄电池 工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总铅产生 量 , g/ ≤0.6 ≤0.45 ≤0.25 葡萄原酒 制造业 铅蓄电 池 33 10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处理前) 石 油 炼 制 污染物产生 业 ( 氧 化 指标(末端 沥青装置) 治理前) 石油炼制 业(溶剂 脱沥青装 置) 水泥工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治理前)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kVAh 组装 ≤0.07 加热炉燃料中硫含 量控制指标 - 加热炉燃料为脱硫燃料油时,硫 含量应在0.5%~1.0% (wt); - 加热炉燃料为脱硫燃料气时,硫 含量应低于 100mg/m3 氧化尾气中的苯并 (a)芘含量(苯并(a) 芘含量为产生量), mg/m3 ≤0.3×10-3 加热炉燃料中硫含 量控制指标 铜冶炼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废 单位产品二氧 气 化硫(SO2 )产 生 量 ( 制 酸 后),kg/t 34 - 加热炉燃 料为脱硫燃 料油时,硫含 量 应 ≤ 0.5% (wt); - 加热炉燃 料为脱硫燃 料气时,硫含 量 应 低 于 100mg/m3 ≤0.01× 10-3 - 加热炉燃料为脱硫燃料油时,硫 含量应在0.5%~1.0% (wt); - 加热炉燃料为脱硫燃料气时,硫 含量应低于 100mg/m3 ≤0.30 ≤0.20 ≤0.50 ≤0.30 ≤2.40 ≤2.00 ≤0.01 窑灰、粉尘、废弃 料回收利用率,% 单位产品废气 产生量,m3/t ≤0.1×10-3 ≤0.05 - 加热炉燃 料为脱硫燃 料油时,硫含 量 应 ≤ 0.5% (wt); - 加热炉燃 料为脱硫燃 料气时,硫含 量 应 低 于 100mg/m3 燃料用 煤的全 二 氧 化 硫量 ≤1.5% 硫产生 燃料用 量,kg/t 煤的全 硫量 >1.5% 氮 氧 化 物 ( 以 NO2 计) 产生量,kg/t 氟化物(以总氟计) 产生量,kg/t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0.06 ≤0.008 ≤0.006 100 ≤22000 ≤20000 ≤15000 ≤20 ≤16 ≤1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单位产 品烟尘 产生量, kg/t 闪速熔 炼 ≤320 ≤280 ≤200 熔池熔 炼 ≤80 ≤60 ≤50 单位产 品工业 粉尘产 生量, kg/t 闪速熔 炼 ≤22 ≤18 ≤15 熔池熔 炼 ≤10 ≤9 ≤7 单位产 品铅产 生量,g/t 闪速熔 炼 ≤80 熔池熔 炼 ≤190 单位产品砷产生量, g/t 固体废物综合回收 利用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味精工业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1100 ≥85 ≥90 ≥95 熔炼弃渣 全部综合利用。可作为建筑材料或采矿巷道回填等 用。 炉渣 未达到弃渣要求的炉渣,在各冶炼厂返回熔炼炉、 或送选矿厂选铜精矿 废弃耐火材料 进行专门处理,回收铜、镁等 烟尘 回收治理 玉米渣和淀粉渣生 产饲料,% 100 菌体蛋白生产饲料, % 100 锅炉灰渣综合利用 率,% 100 污染物产生 氧化铝业 指标(末端 (拜耳法) 处理前) 单位产品 SO2 产生 量(SO2 产生量的统 计范围是氢氧化铝 焙烧炉和熟料烧成 窑,不含热电厂, 石灰炉,熔盐炉等) ,kg/t ≤1.7 ≤0.8 ≤0.15 污染物产生 氧化铝业 指标(末端 (联合法) 处理前) 单位产品 SO2 产生 量(SO2 产生量的统 计范围是氢氧化铝 焙烧炉和熟料烧成 窑,不含热电厂, 石灰炉,熔盐炉 ≤2.4 ≤0.95 ≤0.25 3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等),kg/t 造纸工业 (废纸制 浆) 制革工业 (牛轻革) 淀粉工业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脱墨污泥综合利用 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皮类固体废物产生 量,kg/ m2 成品革 ≤0.7 ≤0.6 ≤0.5 无铬废物利用率, % ≥80 ≥90 100 含铬废物利用率, % ≥65 ≥70 ≥75 玉米皮渣综合利用 率 ,% 90 95 100 <2.0 <1.8 <1.6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渣含铅率,% 100 隔板(占废蓄电池 解体后产物质量百 分比),% 废铅酸蓄 电池铅回 收业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治理前)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钢铁行业 (硅铁) 钢铁行业 (电炉高 碳锰铁产 品)(熔剂 法)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钢铁行业 (锰硅合 金产品)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钢铁行业 (电硅热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1.0~3.0 二氧化硫浓度(制 酸工艺的质量百分 比浓度,对应相应 级别再生粗铅主品 位),% 1.0~3.5 3.5~4.5 8.0~10.0 二氧化硫浓度(预 处理脱硫工艺), mg/m3 ≤960 ≤760 ≤460 塑料回收率,% ≥95 ≥98 ≥99 炉渣利用率,% 100 微硅粉回收利用率, % 100 煤气回收利用率, % ≥85 ≥90 100 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尘泥回收利用率, % ≥90 ≥95 100 煤气回收利用率, % ≥85 ≥90 100 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尘泥回收利用率, % ≥90 ≥95 100 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尘泥回收利用率, ≥90 ≥95 100 3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 法中低碳 锰铁产品) 钢铁行业 (高碳铬 铁产品) 钢铁行业 (电硅热 法中低微 碳铬铁产 品) 铜电解业 制革工业 (羊革) 煤气回收利用率, % ≥85 ≥90 100 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尘泥回收利用率, % ≥90 ≥95 100 炉渣利用率,% ≥90 ≥95 100 尘泥回收利用率, % ≥90 ≥95 100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单位产品硫酸雾 产生量,kg/t ≤0.7 ≤0.6 ≤0.5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阳极泥及黑铜粉利 用率,% 污染物产生 指标(末端 处理前) 单位产品皮类固体 废物 产生量,kg/m2 ≤0.8 无铬皮废物回收利 用率,% ≥98 含铬皮废物回收利 用率,% ≥70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废物回收利 用指标 100 附录 D 引用标准规范名录 一、相关主要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公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7 ≤0.6 ≤0.4 ≥99 ≥80 ≥8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5 京都议定书 16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二、 部分工业行业发展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6 号 2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257 号 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 4 限制供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禁止供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国土 资发〔2006〕296 号 5 国务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 6 国务院有关各类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 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6) 8 国务院《中国 21 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3) 10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6) 11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 号) 12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 13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14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 年修订) 三、部分工业行业准入条件 1 铝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7 年第 64 号) 2 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 年第 49 号) 3 农用薄膜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消费[2009]第 73 号)) 4 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6 年第 94 号公告) 5 锡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6 年第 94 号公告) 6 钨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6 年第 94 号公告) 7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4 年 76 号) 3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8 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4 年 76 号) 9 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 年第 52 号公告) 10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 年修订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第 93 号) 11 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0〕第 94 号) 12 电石行业准入条件 (2007 年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 年 70 号) 13 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7 年 13 号) 14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 年第 40 号) 15 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革委 2007 年第 74 号) 16 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7 年 3 号) 四、部分工业行业工厂建设标准 1 棉纺织厂建设标准 2 苎麻纺织厂建设标准 3 毛纺织厂建设标准 4 丙纶长丝厂建设标准 5 粘胶短纤维厂建设标准 6 硬质纤维板车间建设标准 7 印染厂建设标准 8 粘胶丝厂建设标准 9 炭素厂建设标准 10 铝电解厂建设标准 11 铝加工厂建设标准 12 氧化铝厂建设标准 13 稀土冶炼厂建设标准 14 铅锌冶炼厂建设标准 15 铜冶炼厂建设标准 16 小电机生产车间建设标准 17 甜菜糖厂建设标准 18 甘蔗糖厂建设标准 19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标准 20 浸渍纸贴面板车间建设标准 21 单板贴面板车间建设标准 22 刨切单板车间建设标准 23 木门窗车间建设标准 39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24 木地板块车间建设标准 25 木材干燥车间建设标准 26 刨花板厂建设标准 27 胶合板厂建设标准 28 栲胶厂(车间)建设标准 29 制材厂建设标准 30 中密度纤维板厂建设标准 31 松脂加工厂建设标准 32 硬质纤维板车间建设标准 33 浮法玻璃厂建设标准 34 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35 新型干法水泥厂建设标准 36 肉类冷库建设标准 五、部分工业工程建设用地指标 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2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3 纺织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第一册 ) 4 轻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第一册) 5 核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6 林产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7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8 兵器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9 钢铁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10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水泥、玻璃部分) 11 电子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12 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13 化学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大型合成氨、硝酸磷肥厂生产装置部分) 14 林业局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15 机械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六、部分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1 清洁生产标准 白酒制造业(HJ /T 402) 2 清洁生产标准 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 3 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HJ/T188) 4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4 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HJ/T314) 5 清洁生产标准 电解铝业(HJ/T187) 6 清洁生产标准 电解锰行业(HJ/T357) 7 清洁生产标准 电石行业(HJ/T430) 8 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HJ/T185) 9 清洁生产标准 甘蔗制糖业(HJ/T186) 10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HJ/T189) 11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 12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炼钢)(HJ/T428) 13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烧结).(HJ/T426) 14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 318) 15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氨纶)(HJ/T359) 16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HJ/T 429) 17 清洁生产标准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 18 清洁生产标准 啤酒制造业(HJ/T183) 19 清洁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HJ/T361) 20 清洁生产标准 汽车制造业(涂装)(HJ/T 293) 21 清洁生产标准 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 22 清洁生产标准 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 23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HJ/T184) 24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 (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 340) 25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 339) 26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HJ/T 317) 27 清洁生产标准 制革工业(羊革)(HJ/T560) 28 清洁生产标准 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 29 清洁生产标准 纯碱行业(HJ 474) 30 清洁生产标准 粗铅冶炼业(HJ 512) 31 清洁生产标准 合成革工业(HJ 449) 32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 (HJ 476) 33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烧碱)(HJ 475) 34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 446) 35 清洁生产标准 葡萄酒制造业(HJ 452) 36 清洁生产标准 铅电解业(HJ 513) 41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37 清洁生产标准 铅蓄电池工业(HJ 447) 38 清洁生产标准 石油炼制业(沥青)(HJ 443) 39 清洁生产标准 水泥工业(HJ 467) 40 清洁生产标准 铜炼制业(HJ 558) 41 清洁生产标准 味精工业(HJ 444) 42 清洁生产标准 氧化铝业(HJ 473) 43 清洁生产标准 印制电路板制造业.(HJ 450) 44 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废纸制浆) (.HJ 468) 45 清洁生产标准 制革工业(牛轻革)(HJ 448) 46 清洁生产标准 淀粉工业(HJ 445) 47 清洁生产标准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 510) 48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铁合金)(HJ 470) 49 清洁生产标准 铜电解业(HJ 559) 50 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YC/T 199) 七、部分工业产品能源消耗定额 1 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 1 部分:铸造锭(YS/T 694.1) 2 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 2 部分:板、带材(YS/T 694.2) 3 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 3 部分:箔材(YS/T 694.3) 4 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能耗等级(YS/T 126) 5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 6 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0) 7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1) 8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2) 9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 10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7) 11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8) 12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0) 13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 14.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 15 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 16 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4) 17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5) 18 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 42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19 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7) 20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8) 21 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9) 22 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 23 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1) 24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0) 八、部分公用设备产品能效限值标准 1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4) 2 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18) 3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 4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 5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043) 6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044) 7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153) 8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573) 9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 10 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18) 11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500) 12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790) 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3) 14 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7896) 15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 16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415) 17 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574) 18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 19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 20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3) 2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 22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5) 23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790) 九、部分工业企业设计标准 1 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 2 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 50376) 43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3 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 50443) 4 平板玻璃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 50527) 5 建筑卫生陶瓷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 50543) 6 钢铁企业设计节能技术规定(YB9051) 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 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9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1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 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16) 12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 13 工业设备及管道工程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 14 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 50317) 15 牛羊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SBJ 08) 16 禽类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 15) 17 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69) 18 印刷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 19 平板玻璃工厂设计规范(GB50435) 20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 21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 22 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72) 23 棉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81) 24 麻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99) 25 非织造布工厂设计规范(GB50514) 26 维纶工厂设计规范(GB50529) 27 腈纶工厂设计规范(GB50488) 28 聚酯工厂设计规范(GB50492) 29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30 机械工厂建筑设计规范 JBJ7-1996 31 卷烟厂设计规范(YC/T 9) 32 机械工厂热处理车间设计规范(JBJ/T 34) 33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 GB 50295 28 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 29 机械工厂电力设计规范(JBJ6) 4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30 机械工厂建筑设计规范(JBJ7) 十、部分环境保护标准 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 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4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9757) 5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 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4569) 7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95) 8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 16170) 9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 1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12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 13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 14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 15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 16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 1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 1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 19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 2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2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2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 23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 2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25 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 6763) 26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 27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 28 核热电厂辐射防护规定(GB 14317) 2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 3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 31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4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3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 3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9GBZ/T197) 十一、部分总图运输设计标准 1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2 有色金属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544) 3 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YBJ 52) 4 涤纶抽丝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定(试行) (FJJ 104) 5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定(DL/T5032) 6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 十二、部分给排水设计标准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4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036) 5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 6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 7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 50109) 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9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 1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 11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13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 1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15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3) 16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 17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 1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1) 19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 20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 21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 22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 23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 4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24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7) 25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8) 26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 27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 28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 29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 30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 31 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0) 32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 3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炸药(GB 14470.1) 34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工药剂(GB 14470.2) 35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弹药装药(GB 14470.3) 36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 3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38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0) 39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 40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 41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 4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 43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6) 44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 4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GB/T 18919) 46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 十三、部分暖通空调设计标准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 2 水源热泵设计规范(GB 50176) 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 4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6 组合式空调机组(GB T14294) 7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 18361) 8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 18362) 9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 18431) 47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10 水源热泵机组(GB/T 19409) 十四、部分电气设计标准 1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 2 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 3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 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 5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 (CECS32) 6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227) 7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 (CECSS 33) 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9 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6) 1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 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 12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 50034) 13 电能质量一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 14 电能质量一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l2325) 15 电能质量一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 16 电能质量一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l2326) 17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49) 十五、部分动力设计标准 1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 2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 4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5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 6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 34) 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 8 城市燃气分类和基本特征(GB/T 13611) 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 10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 50195) 11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 12 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177) 13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 4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14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 15 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31) 16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 十六、部分建材标准 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2) 2 冷弯型钢 (GB/T 6725) 3 耐候结构钢 (GB/T 4171) 4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699) 5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 8102) 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 7 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 8 预拌砂浆 (JG/T 230) 9 道路硅酸盐水泥 (GB 13693) 10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 1 部分 防火玻璃 (GB 15763.1) 11 蒸压灰砂砖 (GB11945) 12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13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 十七、部分环境、安全、能源管理标准 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GB/T 28001) 3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3331) 4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 4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