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doc
授 课 计 划 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 院: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课程编码:23A0206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实际学时:64/64 学 分:4.0 授课时间:1-4 节/周日 授课地点:1J108 教 学 班:2015 行政管理;2014 行政管理 授课教师: 刘静 填报日期:2016 年 8 月 30 日 政治学原理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的简单介绍和描述:《政治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 国际政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 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把它概括归纳上升为理论 形态。该课程从分析政治、国家、政体等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入手,探讨政党制度、政治团体、 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现象的表现特征与一般规律。《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学 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是掌握政治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 为目标,以知识阐述和理论分析为基本内容,同时结合实际政治生活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说明:《政治学原理》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 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和国际政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基于当代政治学研究成 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政治制 度等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政治观,正确理解和把握 政治的含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 治参与、国家形式、国家机构、政党、政治社团、政治文化、政治民主等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完 整的政治学原理体系,并能够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政治问题。 1、通过政治学原理的学习,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理解和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2、通过政治学原理的学习,要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 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 的基本规律。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次闭卷考试和一次课程论文。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包括辅导答疑)58 学时;讨论课(包括学生课 程陈述)6 学时。 三、成绩考核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期中课程论文,其中课堂表现占 10%,作业和课程论 文占 20%。 (二)期末考试成绩: 采取闭卷形式,成绩占 70%。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采用百分制计算。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参考书目:1.俞可平主编:《政治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2.(美)迈克尔·G·罗斯金:《政治学与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3. (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的常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课程网站:济南大学政治学原理课程网站 课程相关杂志: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教师联系方式:手机:15194177597 邮箱:sss_liuj@ujn.edu.cn 答疑时间:周二下午;答疑地点:3J111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按照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和功能,这门课安排 12 章的内容: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二章 利益与政治 第三章 政治权力 第四章 政治权利 第五章 政治统治 第六章 政治管理 第七章 政治参与 第八章 国家 第九章 政党 第十章 政治社团 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 第十二章 政治民主 这十二章的逻辑关系是: 第一章说明政治的含义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确定分析政治的逻辑起点,介绍把握政治现象 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石,通过利益和利益关系的阐述,分析了政治现象的社会前提和规 定性,说明了政治的本质内容。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社会政治的两条逻辑主线:一条是利益关 系结构中的共同利益或者叫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政治权力,即公共权力;另一条是在利 益关系结构中的不同利益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政治权利,即公民政治权利。 第五、六、七章,是从政治行为的层面上对两条逻辑主线展开阐述。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是政治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行为体现;政治参与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为体现。 第八、九、十章,是从组织和制度层面上对两条逻辑主线进行的阐述。国家和政府是政治权 力或者公共权力的组织依托,政治社团是公民政治权利的组织依托。而政党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执政党是政治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组织依托和体现;非执政党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组织体现和要 求。 第十一章从文化的层面上阐述了政治的特点和内容。 第十二章说明了社会政治和政治文明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要求。 第1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学习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把握政治的含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掌握并学会运用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 2-3 周 学时:8 授课内容: 第二章 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 利益的含义 第二节 利益关系 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利益的含义和利益关系的种类,把握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 6 学时,讨论 2 学时 第 4-5 周 学时:8 授课内容: 第三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政治权力的涵义,明晰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掌握政治权力的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 6 学时,讨论 2 学时 第 6-7 周 学时:8 授课内容: 第四章 政治权利 第一节 政治权利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政治权利的涵义,掌握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8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五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政治统治的涵义,了解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掌握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9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六章 政治管理 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政治管理的涵义,了解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把握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 10 周 学时:4 第七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 掌握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政治参与的类型及作用;理解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体会政治参与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把握政治参与的 作用和发展方向。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 11-12 周 学时:8 授课内容: 第八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含义 第二节 国家的形式 第三节 国家机构 目的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的国家起源以及其他国家起源理论的基 本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观的本质区别;正确认识国家 职能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涵义、特征及其分类,;掌握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及 其基本类型。 授课方式: 讲授 6 学时,讨论 2 学时 第 13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九章 政党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与作用 第二节 政党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目的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政党的涵义和特征、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政党制度的 涵义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差别;准确 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 14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章 政治社团 第一节 政治社团的涵义与特征 第二节 政治社团的类型 第三节 政治社团的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政治社团的涵义与特征,了解政治社团的类型,把握政治社团的作用。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 15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作用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目的要求: 掌握政治文化的准确涵义、特征及构成要素,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功能;正确把握政治社会 化的涵义,了解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途径,正确认识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第 16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 政治民主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涵义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类型 第三节 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目的要求: 理解并掌握政治民主的涵义及基本特征;了解资本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 度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特 征;把握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授课方法: 讲授 3 学时,讨论 1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