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融冰快慢”问题与教学设计.docx
“融冰快慢”问题与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举办的教学发展高级研修班上, 谈到教学设计,培训师提出一个问题: 两块同样大小的冰块(纯水制成),分别放在两杯同样温度的盐水和淡水中 (室温),哪个杯子中的冰会融化得更快? 请问,您的答案是怎样的? 问问百度吧!可是百度的答案不见得正确。 如果请您来教学,您会怎么设计教学呢?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老师的针对这个问题,用五步教学的设计,是很值得借鉴 的。尤其是,他们非常重视教学导入,用了一个非常正式的词“INVITATION”, 可谓独居匠心,否则老师们每次辛苦备课预备丰盛“宴席” ,学生作为“客人” 其心理预备没有到位,兴趣的“胃口”没有打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们复旦的校园里,肯定也有很多充满趣味、值得探索、富有启发的好案 例,如果我们在一个平台上来分享,就可以一起来享受更多的教学乐趣。 二、五步教学 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培训师抛出这个问题后,用以下五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Invitation(引入或邀约) 邀请在场的学员结成对子,讨论各自的判断及其依据。 2. Exploration(探索) 让学员观察与实验。 2.1用摄像机 对着两个分别装着淡水和盐水的透明杯子(室温大概 16 摄氏度) ,杯子里分别放着一块同样大小的冰。摄像机画面投到大屏幕。 2.2 用着色剂(蓝色,可溶于水) ,将少量着色剂放入两个杯子中,看到 的现象: 盐水杯:蓝色在上层 淡水杯:蓝色往下扩散 2.3 用温度计 测量两杯水上层和底层的水温(派一位学员测量读数 如下): 盐水杯水温:上层 4℃ 底层 16℃ 淡水杯水温:上层 14℃ 底层 14℃ 3. Conception Invention(新知建构) 这时让学员来讨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等待几分钟,然后让学员来解释) 由 2.2 知道,淡水杯上层的水往下层流,但盐水杯上层的水基本保持在 上层。 由 2.3 知道,淡水杯里的水对流,全杯水的温度相同。 但盐水杯里的水,上冷下暖,明显水没有形成对流,好像存在一 个“屏障” 。 主要原因冰融化后是淡水,淡水比盐水的密度小(而盐水密度随 着盐水浓度降低而减小) ,漂浮在盐水杯的顶层。从冰融化而来的水好像 让冰形成了一个“隔离层”,也就是说,这些水可以让冰保持在一个较低 的温度。详细解释见下页图。 4. Application(知识运用) 这个问题与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呢? 比如,北格陵兰岛的冰层与洋流问 题。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说明。 其他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案例可参考 http://oceanservice.noaa.gov/facts/conveyor.html 5. Reflection(反思提高) 引导学员反思,比较自己在探索前后观念的变化与收获,甚至鼓励学员 与同伴分享自己反思的结果,从而产生更切实的教学效果。 三、参考资料 1. UC-Berkley.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课程教学原则,PPT) (链接:http://pan.baidu.com/s/1mhTE47Q 密码:b8kg) 2. MIT. Will an Ice Cube Melt Faster in Freshwater or Saltwater? http://blossoms.mit.edu/sites/default/files/video/guide/Ice-CubeMelt-TeacherGuide.pdf